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正文

医疗纠纷频发 医生与患者究竟谁是弱势群体

  在医疗纠纷频发的今天,一边是受害患者的愤怒与痛苦,一边是院方因患者开出的天价赔偿金不满,双方都自称是“弱势群体”。

  于是,一场激烈的争论在中国各阶层中间展开:医患之间的矛盾究竟该怎样化解?双方的权益又怎样才能得到保障?

  出席此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认为,随着中国各项改革进入新的时期,“就医难”已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去年,发生在重庆等地的患者因不满医生的工作而进行报复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进一步深思。

  来自广西的副主任医师张月英代表为医生辩护。她说:“每个医生都希望把病人治好,但患者的个体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因素经常会使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一些患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便开天价索要赔偿。”

  张月英说,如果硬要医生掏自己的腰包补偿患者的损失,医生会觉得很冤。大多数医生是靠工资吃饭。如果要支付一单赔偿金,一个医生就算是工作一辈子也还不上那笔债。这样下去,谁还敢做医生?医生才是弱势群体。

  而张廷登代表则认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把风险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不能,则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免延误治疗。

  他说:“毕竟患者是因病而就医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是天然的弱者。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山区,收入微薄的患者,这种弱势就更加明显。根据已有的案例分析,医生的‘弱势效应’大多是因为其医术差和服务态度恶劣造成的。”

  中山医科大学叶煜荣教授举出了一个例子,他说,广州市卫生局一位副局长在一次讲话中说:“2000年除卫生系统外,广州市各行业就业者年均收入1.9万元,医疗行业4.4万元,请大家看看这个数字,就知道老百姓应该对我们有多高的要求!”

  不少代表认为,医生们当前亟需改变的是医德医风,而不应以“弱势群体”作挡箭牌。周英明代表指出,由于患者在向医生求诊过程中具有有明显的“权威依赖”心理,“如果道德滑坡现象在医疗界普遍存在并且得不到及时治理,那将是对民心的巨大伤害。”

  近来,重庆成为医疗纠纷的焦点,媒体对医护人员冷漠的“黑幕”屡屡曝光。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姚珍薇代表认为,要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关键就是要增进医患之间的了解,并大力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业务和作风素质。

  她说:“21世纪的治疗强调心理诊治。医生要面对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病。了解患者的心理,对其综合治疗不是几粒药片所能完成的。只有医生主动、及时和病人沟通,使病人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矛盾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

  她呼吁国家出台《医疗事故鉴定法》,设置特定的医疗鉴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异地鉴定,增强鉴定报告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此外,她还建议国家尽快创办医疗事故风险保障基金,使医生能够摆脱经济赔偿的压力,敢于承担医疗风险。

  

新华网  2002-03-14 17:41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