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时事圈点 正文

新华时评:“农”字优先

  6日上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打算时,代表们发现,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被列为十项主要任务之首。云南代表龚敬政说,这抓住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节点。

  中国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绕不过去的关口。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都可以看出一条规律:什么时候“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发展就最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三农”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过去5年中,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8.6%,达到7003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只有3.8%,仅有2476元,也就是说一个城里人的收入顶3个农民,而且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纯收入中类似秸秆等实物性收入,以及用于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性开支的情况下才敢打这个比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是不得不攻克的最大“堡垒”。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我们的小康目标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着手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等,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应当说,本届政府为缓解“三农”问题所做的努力,为新一届政府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的问题是,如何使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在6日上午的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承诺:2003年在一般性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将主要加大重点支出项目的投入和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无疑,国家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的努力,体现出“农”字当头的特点。在6日下午审议时,这一点已得到代表们的肯定和赞扬。

  随着“三农”的升温,“农”字当头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三农”问题,对于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来说,显得尤为紧迫。从代表委员的发言看,当前一些束缚农村经济发展、抑制农民增收的政策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比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农业特产流通环节的税赋过重导致流通不畅等等。政府如何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引导千家万户与大市场衔接,这方面的经验我们也较缺乏。这都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形势加以认真清理、充实、探索和完善,以便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村、爱护农民、扶持农业的氛围。

  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增收。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无论怎样扩大农产品需求,有两个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一是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一是反映食品消费占比的恩格尔系数的比重将不断下降。在这种趋势下,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培育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果仍然以众多的农业人口去分割份额越来越小的农业创收,城乡收入差距只会继续拉大。因此,在“农”字当头的战略中,必须加大农业生产的战略调整,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中央扶农重农的政策确定后,各级政府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真正将“多予、少取、放活”体现在政策上,落实到行动中。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早日迎来沉甸甸的丰收。

来源: 新华网  2003-03-07 09:21 编辑: 梁宏峰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