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正文

巨人的短腿何时补长——点评代表的“三农”故事

  “中国的经济像是一个巨人,可‘三农’成了巨人的‘短腿’。‘短腿’不强健,巨人再怎么有力量也跑不起来。”出席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农技专家汪惠芳代表说。如何让“三农”这条“短腿”变长,是本次人大会议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与人大代表的议论交谈中,记者捕捉到了几个小故事,并继而引起一些思考和感触。  

  棉花大户不种棉花了

  十年前,成央珍是以种棉大户的身份接受记者采访的。这次作为浙江团的人大代表,记者遇到她问起棉花收成时,她却笑道:“棉花早就不种了。”1989年,24岁的浙江慈溪农民成央珍到围垦地上承包了152亩棉田。“开始收益还可以,但后来几年就不行了。”成央珍说,“慈溪是次适宜地区,种出来的棉花成本高,在市场上品质和成本都比不上新疆棉花,没有优势。”

  于是,她改种水稻,成了种粮大户。“粮食市场放开后,黑龙江大米涌进来了,我们本地的水稻品质不如东北大米。”成央珍说。为了贴补农业,她办起一家毛绒玩具的辅料加工厂,为当地的毛绒玩具企业作配套,效益挺不错。“3年前,杭州湾大桥要从我家附近的庵东开建,那里的围垦地一下子变成了‘黄金宝地’,许多企业搬到这里来了。”成央珍说,“我发现了一个机会,这里大片的土地都是盐碱地,用内地的树种搞绿化成活率低,耐盐碱的苗木很需要。”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后,到浙大请教专家,培育起女贞、海棠、木麻黄等一批适应盐碱地生长的苗木,供应给市场。

  “明年就能批量上市,从目前试销形势看,市场没有什么问题。”成央珍自信地说。

  (记者点评)从棉花大户到水稻大户,又到苗木大户,成央珍代表身份的几度变化,既是她执著追求效益农业的结果,也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有意思的是,成央珍市场上遇到的挑战都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看来,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很大,成央珍代表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她清醒地认识到扬长避短的重要性,已经学会了寻找市场机遇的本领。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有永远赚钱的产品,只有可能有钱赚的市场。”   

  海南西瓜小了,瓜农口袋鼓了  

  “过去的海南西瓜,可不是这个样子。”海南省农业厅长林玉权代表指着桌上那小巧的西瓜说,“西瓜小了,海南瓜农的口袋反而鼓了。”

  作为长期从事农垦工作的农业专家,林玉权代表认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最迫切的是让广大干部和农民兄弟跳出传统农业的旧圈子,突破旧思维和旧框框。他说,海南气候得天独厚,四季产西瓜,“海南瓜”闻名遐迩。“过去海南的地产西瓜每个至少7至8公斤重,在人口多的家庭,吃起来非常合适。”

  林玉权代表说,“可实行计划生育后,情况变了。”林玉权说,现在的三口之家越来越多了,买个大西瓜几顿也吃不完,时间一长就只好扔掉了,老品种的“海南瓜”就受了冷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海南省开始与台湾的农业科研机构实行琼台农业合作,其中一个课题就是引进良种,让海南西瓜“变小”,并且实行无公害生产。“现在培育出来的海南西瓜一般只有1公斤一个,正好让三口之家吃一顿,而且口味更好。”林玉权代表说,每年上百万吨的海南西瓜又畅销全国了,瓜农生产的“西瓜王”少了,但市场生意好了。

  “其实,不能简单地将农业看作是传统的第一产业,而要延伸成高附加值的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甚至是休闲服务产业。”林玉权代表问:海南西瓜“变小”,你说是农业的功劳还是工业的功劳?

  (记者点评)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居然让海南西瓜也实行“生育控制”了。记者在采访林玉权代表时,真切地感受到市场引导和高科技的奇特魔力。不少代表认为,今后中国农业的发展,要三个产业统筹考虑。特别是应该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旧模式,更多地依靠高科技,更多地介入流通领域,更多地与消费者面对面。虽然在粮食生产上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多多益善”的旧思维,但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过程中,我们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以产量高低论英雄。其实,只要市场认同,少些“西瓜王”、“冬瓜王”,多些消费者欢迎的“西瓜崽”,不是更好吗?

  85%:高的升学率,低的普及率  

  在上海市政府工作过多年的黄奇帆代表到重庆市担任副市长不久,就被一个数字吓了一跳:2002年重庆市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升学率全国最高,达到85%。“上海也不过80%左右。”黄奇帆代表回忆说,“开始以为这里的高中教育非常好了,其实恰恰相反。”

  黄奇帆代表是个细心的人。在比照了重庆所有适龄青年的数量后,他发现,重庆市当年适龄青年的大学入学率实际只有15%,不到上海市的三分之一,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个百分点。

  “85%的大学升学率是在高中生数量少的前提下形成的。”黄奇帆代表说,“原因在于初中毕业升高中的学生太少太少了!”

  在重庆市的300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三分之二。黄奇帆发现,尽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效果明显,但西部农村接受高中教育的青年非常少。“那么多初中毕业生,其实是低素质的。”黄奇帆说,农村经济要发展,青年人如果光认识几个字,那怎么行?更令他担忧的是,许多农村青年因为文化低打工不着而游手好闲。“多读一点书总是好的,至少给社会减轻一些压力。”

  黄奇帆代表说,“我建议农村在‘普九’基础上加强高中段教育,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记者点评)全面建设小康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而当前农村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于高素质的农村青年的严重缺乏。有代表将时下的“三农”称为“三弱”: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要素汇集地”;所谓的“弱要素”就包括素质低下的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除了增强农业生产本身的吸引力外,农村教育的巩固和提高势在必行。  

  谁给“失地农民”一根保险带?  

  浙江省农工民主党副主委姚克代表在一次下乡调研中,发现某地有个“富裕村”的村民也在闹上访。一了解,原来是村民对土地征用款的去向有意见。由此,他作了专题研究。“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大。”姚克代表说,“要尽快给他们一根保险带!”

  根据姚克代表的调查,目前仅浙江省“失地农民”的数量就至少有88万。他们都是因为城市建设需要,或兴建工业园区,或扩建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等而被征用了土地,一般是一次性拿到每亩3000-30000元不等的土地征用款,然后自谋出路。“但事实上,这里埋藏了很大隐患。”姚克代表说,“不少农民拿到钱后不久就花完了而且没有工作,成了完全无地无业的游民;而有的村集体留下一部分后,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也被挥霍一空,引发了不稳定因素。”据调查,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失地农民”中,约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明显下降。

  姚克代表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增加。“政府必须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姚克建议,除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的出让市场外,要采取强制性措施,通过政府和农户共同出钱的办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可以先从医疗保险开始,并逐步推广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问题,事不迟疑!”

  (记者点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是谁都明白的。试想,一旦无地无业的游民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时,你感到的是担心还是同情?在此次人大会议上,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善待农民”的呼吁一次次响起,的确令人感动。请给农民一点关爱,请为他们办点实事!

来源: 新华网  2003-03-09 16:32 编辑: 王君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