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正文

政协委员关注我国科普发展中的“三大”问题

  科普图书鱼龙混杂、科技场馆偷梁换柱、媒体缺少科学知识,成为政协大会上委员们关注的影响我国科普发展的“三大”问题。

  科普图书鱼龙混杂

  (现象点击)近几年来,不少出版社争相引进国外科普作品,不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国外一些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著作也混了进来。一类是与进化论唱反调的“神创论”书籍,代表作有《审判达尔文》、《达尔文的黑匣子》、《被禁止的考古学》、《上帝的指纹》、《进化论的危机》、《挑战上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书中充斥着似是而非的理论、术语和数据,宣扬的却是“神创论”的观点。另一类是宣扬所谓“神秘现象”、“古代文明”的作品。这类伪科学大大方方登堂入室,不仅摆上正规大书店的货架,而且与科普书放在一处销售。

  (委员评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海飞委员:

  国外伪科学著作总是打着“人文关怀”的招牌,利用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对科学负面影响的疑惧等心理,因此很具欺骗性。一些缺乏判断力、唯物主义观念薄弱的读者,在读了这类伪科学出版物后很容易受其影响。

  我们的出版单位绝不能因追求经济利益而把糟粕当宝贝推销给读者,有关部门也绝不能在“科学”这张通行证面前放松警惕,让伪科学作品蒙混过关。今后在引进一部科普著作之前,应当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审核,并调查清楚它在国外科普界的真实地位,实事求是地决定是否引进,是采取褒扬还是批判的态度。书店应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科普作品和科幻作品要分架销售,避免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误把科幻作科普。

  2002年9月,谈家桢等12位两院院士从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身来,专门为青少年写了一套名叫《解读生命科学》的科普丛书。这套丛书详尽地介绍了各种生命现象背后的故事,如“为什么我们的眼鼻不会长错地方”、“三拳打死镇关西,致命一拳打在哪儿”、“现在的猿能变人吗”等许多妙趣横生的问题。这套科普丛书一经问世,就受到孩子的欢迎。海飞委员盛赞了大院士写科普小人书的作法,认为这一方式应该坚持下去。

  科技场馆改成服装市场

  (现象点击)当前不少科技场馆处境不妙,一些被挪作他用,已经名不符实。某地一家科技馆的牌子很大,但却被淹没在服装展销会、美食城等一片广告之中。这家科技馆的大部分场所都被出租改做商业贸易用途,而真正的科技展品却被挤在角落处很小的房间里。此类现象在全国相当普遍。

  (委员评说)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委员:

  科技馆改为它用有多种原因:一是科技馆有“公益性”这一特殊属性,靠门票收入是有限的,需要国家扶持。当“皇粮”不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科技馆馆长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把场馆一部分出租给商业企业,由着人家搞展销、开饭店;二是有些地方就是借建科技场馆搭车,搞所谓科技会堂之类,实际上就是开饭店、办宾馆、搞展销。

  我国的科学普及法明确规定,科技场馆要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工作,要保证经费,不能挪为他用。各级政府应该向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科普工作,在人力财力上增加投入,保证当地科技场馆的正常运转;对挪为他用的要限期整改、尽快改正,保证科技场馆名符其实。

  媒体科普知识不及格

  (现象点击)部分媒体多年来总是热衷炒作“神秘失踪与时空隧道”“与外星人接触”“月亮上的外星人”“水晶头骨”等伪科学的无稽消息。虽然一茬茬的“大师”“奇迹”“神秘现象”来了又去了,地球终究没有灭亡,永动机还是没造出来,“水变油”并没使人类进入新能源时代,但媒体仍对这类消息乐此不疲。在科普考试面前,有的媒体什么总不及格?

  (委员评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委员:

  媒体有时成为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传声筒,至少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在当前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记者有意无意地倾向于采用能吸引眼球的“重大成就”、子虚乌有的“神秘现象”、耸人听闻的“科技危险”等类消息。其实,严肃的科学研究难得与惊人事物有缘。

  第二个原因是媒体记者普遍科技知识不足,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科技新闻难写、难编、难读。一些记者对“基因组测序”“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词汇翻来覆去地炒作,但从其文章的内容看,他们对这些新兴技术其实并不了解。

  据统计,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媒体,其中82%的人通过收看电视、52%通过阅读报刊获取科技信息。提高媒体的科学素养不容忽视。

来源: 新华网   2003-03-09 17:32 编辑: 王君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