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时事圈点 正文

储蓄逼近10万亿:“笼中虎”会不会咬人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近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1997年的4.6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底的8.7万亿元。居民拥有的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也有较多增加。

  事实上,今年1月份,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大幅攀升,增幅达1998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1月末全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9.81万亿元,逼近10万亿元。储蓄存款余额几乎要赶上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了。

  对普通百姓来讲,当然是“家里的存钱越多越好”。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过高的储蓄就不完全是件好事。经济学家们常把过高的储蓄比做“笼中虎”。稍不注意,“老虎”就要咬人。

  储蓄存款持续增多反映出当前我国居民投资渠道单一。近10年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相对于百姓储蓄的增长来说,适销对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投资产品明显不足。再加上这些新兴市场又不太规范,风险太大,服务不尽如人意,老百姓更愿意把钱存到银行里。

  储蓄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储蓄大幅增长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保证了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但是,与此同时,过高的储蓄也会增加银行的风险。现在部分企业效益不好,信用水平较低,银行贷款不能及时足额收回,同时银行还要为越来越多的储蓄存款提供利息,形成较重的负担。去年股市又不景气,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减少,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这等于将经济资源配置的任务更多地压在了银行的肩上。

  过高的储蓄还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在发达国家,由商业保险和政府组建的社会保险承担了社会生活的大部分风险,人们可以不必保留过多的储蓄。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较低,水平不高,商业保险存在着险种单一、机制欠灵活等缺陷,生活风险更多地还是要由每个家庭自己承担。再加上中国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居民仍然倾向于利用储蓄来防范风险。

  扩大内需、鼓励投资、刺激消费,这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着力点。如何尽快把存在银行里的居民储蓄“赶出来”、把过高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让“笼中虎”早点瘦下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个人投资的渠道非常丰富。比如,在美国,只要有投资需求,就有与之相对应的金融产品,个人还可以用税前收入投资一些开放式基金。除股票外,还有政府债、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银行大额存单和各种企业债券、期权、期货等等。

  近几年来,国家每次公开向社会发售国债,都会看到老百姓排长队争购的情景。抢购国债一方面表明百姓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现在的投资渠道确实太窄了。

来源: 新华网  2003-03-10 11:44 编辑: 梁宏峰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