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正文

“中国创造”: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必由之路

  随着越来越多带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打入海外市场,人们开始关注中国何时才能涌现诸如摩托罗拉、通用汽车之类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对此,来自企业界和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众多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志存高远的中国企业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中国制造”,而必须追求“中国创造”,集中精力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与品牌。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产品、主业很不突出,”人大代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林健分析说。   

  在美国《财富》杂志近期评选出的2001年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内地仅有11家企业“榜上有名”,而且多数属于电力、石油、银行等国家垄断性行业,不具备自己的品牌。   

  林健指出,现在国际大企业的流行理念是把副业分离掉,抓最核心、最有优势的主业。比如,美国的波音航空公司就把机翼、机门等部分零部件交给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制造,在统一规格、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开支。而其主要资金和精力都放在飞机的“心脏”--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上。   

  人大代表、广东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明珠对此深有同感。她说,如今国内许多企业都搞“产品多元化”,但每一个产品领域内的市场竞争都很激烈,需要大量投入。与其“四面出击、平均用力”,不如集中精力研发、生产一种产品,力争在这个产品的市场里做个“最强者”。   

  她颇为形象地说:对尚处创业初期、底子较薄的中国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走出去”的目标,“一定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才是真理。”她称格力电器一直坚持只做空调的原则,现在又定下了两年内在产量上跻身世界第一的目标。   

  林健认为,比照创建自身核心产品的目标,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着研发资金太少、人才短缺等问题,造成研发效益极低。他举例说:“在美国,汽车公司研究出一款新车型,一般可获20%的利润,而中国公司在这方面的利润率还不到1%。”  

  人大代表、广东省阳江市市长江泓承认,中国企业目前缺乏自己的研发力量是不争的事实。阳江当地有不少企业虽然效益还不错,但完全靠购买外来生产线,搞“三来一补”,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下端,何谈“走出国门”。这位市长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建厂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新任务。“希望更多的国内企业尽早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用‘中国创造’超越‘中国制造’。”

来源: 新华网  2003-03-10 13:07 编辑: 梁宏峰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