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能源电力行业,电力上市公司一方面业绩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资天津场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成为沪深股市不可多得的蓝筹板块。
2002年底,国内电力上市公司已达43家。截至今年3月28日,电力A股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771亿,占A股总市值的6.7%,流通市值达到581亿,占流通市值的4.6%。
盈利高于上市平均水平
电力行业属于基础能源行业,从以往经营业绩来看,整个行业的收入和盈利水平高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截至4月9日,共有27家电力上市公司公布年报,平均每股收益为0.258元,平均市盈率为37.19倍左右。而同期公布的77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208元,平均市盈率为49.60倍。
在获取现金能力上,电力公司优势非常明显,这主要取决于行业属性。电力消费属于正常性消费,现金流充足,粤电力、华能国际、申能股份等电力公司连续多年高派现就充分地反映了这个特点。其中华能国际2002年派发红利将创出纪录,按每10股派3.4元计算,公司支付20.40亿元。
大盘电力股绩优稳定,市盈率低,是不可多得的蓝筹板块。深能源、华能国际、申能股份、粤电力、国电电力的总股本均在10亿股以上,流通盘超过2亿股,经营业绩长期以来比较稳定,表明这类公司具有一定行业竞争优势,并构成电力行业的龙头股。以粤电力为例,2002年每股收益0.44元,连续三年净利润增长保持在12%左右。该股上市后股本不断扩张,每股收益仍能保持较高水平,体现出色的成长性。
事实上,电力公司的业绩和投资价值已经被基金等投资机构所认同。统计表明,截至今年第一季度,54只封闭式基金中共有52家持有电力公司股票。基金年报也显示,封闭式基金持有电力股的市值从2001年第三季度15亿元,猛增到2002年第三季度46.3亿元。
电力公司面临发展良机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能源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加大用电需求,不少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200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净增加1600亿千瓦时,而去年我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仅1165万千瓦,容量缺口达1835万千瓦。
据预测,我国2003年至2005年的GDP增长率将保持在7%以上,电力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2003年和2004年夏季全国较大范围内的缺电基本已成定局。浙江证券朱保和分析,其对电力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最直接的影响是缺电会让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发电企业开足马力,内部挖潜,多发电会增加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进而提升企业当期利润;而缺电将可能使电价下调的压力得到缓解,这对电力上市公司整体在今明两年业绩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平安证券研发中心分析师封树标认为,电力增长幅度一般高于经济增长率约2个百分点,加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架构已经搭成,电力行业酝酿已久的资本运营将会加大。不少公司将有望受到资产规模更强的新的母公司的更大扶持。
体制改革带来重组机会
随着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的组建,发电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那些规模大、设备先进、成本低的电力上市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华能国际、国电电力、粤电力等,其电力板块的龙头股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将会成为沪深两市蓝筹股的典型代表。对那些规模小、成本高的中小电力上市公司而言,电力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面临着市场份额降低的压力,同时在规模扩张上又处于劣势。
电力改革的推进将使电力上市公司进入一个新的竞争格局,兼并重组成为发电企业做大做强一个重要手段。国有五大电力集团有可能充分利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这个融资平台,整合其控制电力资源,进一步扩大其竞争优势,同时,各地方控制电力上市公司也会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其抗衡能力,电力行业的重组并购将深入展开。
对于电力股票的投资机会,平安证券封树标认为,目前电力行业集中一批绩优蓝筹上市公司。在市场投资主体与投资理念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电力类上市公司,确实容易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特别是当钢铁、汽车行业类的上市公司市场定价普遍上了一个台阶后,投资机会更是初步显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