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芝泉荣膺科技重大成就奖获50万元奖励 |
60岁,当绝大多数老人在家颐养天年的时候,张芝泉却以几十年的经验投身到轮胎装备制造业,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
此后的14年间,张芝泉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晚年:他带领企业创造了18个“国内第一台”轮胎制造装备,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轮胎制造装备国产化,轮胎行业结构调整以及子午化率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74岁时,身为天津赛象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的张芝泉,已将一个校办企业发展成为全国1000多家橡塑机械厂中的领军企业,并荣膺2002年本市科技重大成就奖,画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曲线。
一个老人在退休后还能创下如此大业,年龄是很多人最大的疑问。然而张芝泉的回答很简单:“不断创新的工作使人永远年轻。”
凭创新之心创业
1984年,张芝泉作为本市专家,赴英国登录普轮胎公司参与引进我国第一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线———一套价格昂贵的二手设备。在英国的8个月里,张芝泉仔细考察后发现,虽然我国的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差距很大,但只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也并不是没有超越的可能。他深知,子午线轮胎产业是国家重要制造业,某些产品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仅靠高投入引进国外二手装备,将使我国子午轮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正是凭着这种“不服气,不服输”的劲头,张芝泉在1989年退休时创办了天津市橡塑机械厂,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致力于装备上的创新和自主研发,当年就开发出国内第一台电加热轮胎钢丝圈挤出联动生产线。
靠恒久之心成业
懂得创新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走实创新这条路的人却不多。张芝泉在让自己拥有持续创新之心的同时也使企业具备了持续创新的能力。他看重科研投入,多年来企业的研发投入一直占销售收入的8-10%,这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载重子午胎成套设备及工程子午胎关键设备研制”36个子项中,张芝泉领衔承担了其中的13项,远远超过了子午轮胎研究及设备研发中的国家队。
张芝泉创业初的起家产品“子午线钢丝圈生产线”、“子午线六角型钢丝圈生产线”已发展到第六代,并实现光机电一体化,至今保持全国独家产品。20多个轮胎制造装备系列、90多个产品几乎覆盖了子午线轮胎全部工艺过程,也居全国第一。国内一些知名的轮胎生产企业将设备选型首先锁定在天津赛象,明确指出:天津赛象有的,不买别人的;天津赛象能做的,绝不进口。
以创业之心持业
目前天津赛象开发的轮胎制造装备不仅为国内企业所青睐,在国际轮胎生产企业中也声名远播———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知名轮胎生产跨国公司都定购了它们的设备。尤其让张芝泉欣慰的是,一些装备已出口到英国登录普轮胎公司。从引进二手设备到出口装备,从被垄断到80%替代进口。14年中,他带领天津赛象不仅实现了轮胎制造装备业技术上的跨越,更实现了产业上的跨越。但是张芝泉对此却是“又高兴,又担心”,他说,出口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赛象今后要做的是“继续打好质量牌,加大出口量,给中国人争口气”。为了把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赛象购买了近100亩地建设新厂区。74岁的张芝泉又开始了人生的新一轮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