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在昨日召开的“泰达生态型水源地的系统构建及其工程应用”成果鉴定会上,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组织的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提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竞争力,保持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开发区建区的基本方略之一,其中包括在建生态型水源地方面的不懈努力。泰达自来水公司积极寻求与中科院合作,提出建设生态型水源地,提高水源水质的课题研究和发展目标。开发区水源地建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高含量盐质土地不仅对水源产生影响,而且也限制了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形成。经过3年多的调研分析、技术攻关和工程实施,自来水公司创建出一整套克服高盐分、大风浪、无种源等恶劣条件的水源地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护技术,进行了规模化的工程实施。截至目前已经投资400万元,建成了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水面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容量50万立方米的生态型水源地。
水源地及生态工程建设于2002年9月,一年来运行状况良好。在人工湿地周边和岛周围种植了8种水生植物,成活率达98%。构建的水源地整体生态系统,有效地减少了污染,降低了净水成本,使水质保持了低盐状态。此举同时也对保证泰达净水厂出厂水品质优良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水质的口感和色度明显优于周边地区,实现了用户对水质的零投诉。
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认为,泰达生态水源地的系统建设提出了“生态型水源地”的创新思路,研究了在滨海盐碱地创建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开发出了一整套在高盐分、大风浪、无种源等恶劣条件下构建生态型水源地的集成技术系统;并能将生态工程与市政工程相结合,实现水生植物引种和自然繁衍的生态系统重建,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建成的生态型水源地运行良好,来自滦河水系的源水经该系统调节后水质稳定,对城市小区优质供水与水源保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示范意义。该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盐碱地上构建生态型水源地的创新思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泰达控股有关负责人介绍,泰达生态型水源地的建设成果为开发区今后的水体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开发区将形成以外调水源为主、以再生水源利用为重要依托、以海水淡化为重要补充的安全供水体系,生态型水源地的建设将对泰达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贵的经验。(记者/刘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