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缺!短缺!!”——提起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人们第一反应是这两个字。然而,记者最近在云南农村调查时发现,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和药品一方面极度匮乏,另一方面却闲置和浪费。缺医少药、急需卫生扶持的贫困群众,实在承受不起这些浪费!
冰柜装大米产床成摆设
在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一台大型冰柜静静地立在墙角,因为好几年无人使用,已经落满了灰尘。相关人员对着这个庞然大物哭笑不得:“我们需要的是保存疫苗的冷藏箱,而不是冷冻冰柜。冰柜制冷时的温度在零度以下,早将疫苗冻死了,根本用不成。”
沧源县卫生局负责人说,像这样的冰柜全县卫生系统还有很多,由于使用成本高,每个月的电费就得上千元,医院用不起,只能摆在那里。这位负责人透露,有一个村卫生室干脆用闲置的冰柜装大米。
与此同时,乡村卫生机构却普遍缺乏简易冷藏箱,一些乡镇卫生院即使有冷藏箱,也因为质量欠佳,成为废品堆在墙角。这一情况造成接种疫苗难以保存。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卫生院,记者看到,10多个冷藏箱布满尘灰,已经不能使用。由于山区农民居住分散,从村卫生室到最远的农户家一般要走好几个小时,本来可以接种10人的卡介苗等疫苗开封后一般只能接种1至2名儿童,国家免费提供的疫苗在贫困山区使用率不到30%。一方面是疫苗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却是疫苗接种率低,一些本来可预防的传染病仍然在传播,贫困山区儿童的健康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在同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一个乡卫生院一次收到8张产床,而这个卫生院每个月连住院病人都没几个,产妇更少,产床成了摆设。沧源县的一些卫生院配发的婴儿秤全是杆秤,而非盘秤。单甲乡卫生院妇幼医生孟庆梅说,这种杆秤只能用小兜将婴儿吊起来称,很不安全,实际派不上用场。
很多县的基层卫生系统负责人反映,这些闲置的设备基本是与项目或资金配套下来的,基层到底需要什么,事先缺少调查研究,一些使用、维修成本高和不需要的设备也配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