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坠琴改革成新型雷琴 可仿奏笙管唢呐多种乐器
北方网消息:20日,记者来到津门第一雷琴演奏家宋东安老人家中,宋老给记者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儿,用雷琴拉出记者名字发音,让记者惊讶不已。随后宋老又用雷琴学鸡叫,学马嘶,还学各种小鸟的叫声,样样惟妙惟肖、几可乱真,令人叹为观止。
6岁学艺师从名门今年70岁的宋东安6岁起就拜王殿玉学习雷琴演奏,凭着超人的勤奋和对音乐天然敏锐性,将雷琴演奏得惟妙惟肖。另外,他还对古筝、四胡、扬琴其他多种民族乐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十几岁时,已拥有精湛琴艺的宋东安成为恩师王殿玉的得意门徒。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更逼真地模仿各种音响,1953年,宋东安陪同恩师一起对坠琴进行了大胆改革,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实践,坠琴被加长了琴杆,加大了琴筒,并在琴筒上蒙以适当厚度的蟒皮,最后,一种音色接近人声的新型拉弦乐器———雷琴诞生了。王殿玉的雷琴演奏在天津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他曾多次携带雷琴前往世界各国进行表演,所到之处,赞扬不绝于耳。
可仿奏多种乐器给记者表演完雷琴演奏的宋东安感慨地说:“雷琴是一种介于音乐和曲艺之间的独特器乐。它可以是器乐演奏,但还带有相声里‘学’及‘口技’模仿痕迹。”现在宋东安演奏雷琴可以通过弓法、指法、弦法及力度的变化,将各种戏曲唱腔、民歌小调以及人的哭、笑、对话、各种动物的鸣叫、各种自然界的音响模仿得惟妙惟肖,还能仿奏出笙、管、唢呐、提琴、小号、锣鼓等多种乐器的音响效果。无论是京剧《二进宫》、评剧《刘巧儿》,还是豫剧《朝阳沟》,宋老用雷琴演奏起来都可乱真,让听者莫不叹服。
想要收徒继承绝技前几天,受文联组织邀请,宋老给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表演了雷琴绝艺。一曲《百鸟朝凤》让在场的每个外国友人都陶醉在音乐的艺术中。现在宋老最大的心愿希望能再多收一些徒弟,将恩师传授的雷琴技艺永远流传下去。
新闻链接
雷琴又名“雷胡”,拉奏一些民歌和地方戏曲唱腔,由我国著名民间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它较坠胡音量大、音域宽、音色美,最早称之为“大弦子”、“大雷”。1953年王殿玉经与赵玉斋、韩凤田、宋东安等弟子商议,才将这种乐器正式定名为“雷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