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原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与法国新任驻华大使苏和畅谈中法关系。 |
|
| 法国新任驻华大使苏和 |
中国原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回忆道:我记得2000年10月在扬州,江泽民主席请希拉克总统吃饭,饭桌上大家随便谈,说隋朝几个皇帝,中方回答说两个皇帝,一个隋炀帝、一个隋文帝。希拉克总统说不对,三个皇帝,第三个皇帝叫“宫帝”。当时中方一位同志还说不对,是两个皇帝。这时候江泽民主席就说,你别说了,在这个饭桌上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没有人超过希拉克总统。江泽民主席连夜打电话到北京查,到底隋朝几个皇帝,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因为到了家乡,他们一起吃了晚饭,第二天早上一起吃早饭,见面之后第一句话说你说的是对的,隋朝是三个皇帝。希拉克总统说,我当然是对的。所以我觉得希拉克总统给中国老百姓的印象太深了……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是我们中国网新演播室的首次启用,也是2007年的首期中国访谈,在这个重要的日子我们请到了几位重要的嘉宾来到现场。
(2007-01-31 12:37:27)
[中国网]: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前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中间这位是法国新任的驻中国大使苏和先生,旁边那位是今天的翻译陈福先生,今天我首先代表中国网以及中国所有的网民朋友,对三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其实我们今天请几位嘉宾来到我们的演播现场,作为2007年访谈的开端,我们也有着自己的目,就是我们希望向读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中国网希望能够成为一座桥梁,一座世界认识中国以及中国了解世界的桥梁,今天我们想了解一下两位嘉宾,请两位嘉宾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担任大使的工作经历。
(2007-01-31 14:03:05)
[吴建民]:
我担任驻法国大使是从1998年11月份到2003年7月份,在这之前我在荷兰当大使,我在欧洲当了九年大使。
(2007-01-31 14:04:45)
[中国网]:
其实我们也知道苏和大使曾经在80年代的时候到中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但现在时隔20年了,您又以大使的身份重新回到北京,并且我们也知道前几天您刚向胡锦涛主席递交了国书,现在您重回北京有什么感受呢?
(2007-01-31 14:10:11)
[Hervé LADSOUS(苏和)]:
对,我80年代在北京。在我的使馆工作了三年,中国现在太不一样了。
(2007-01-31 14:10:26)
[中国网]:
我们也知道,中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都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而且在2004年时候两国也互办了文化年,两位大使回想一下当年的情景,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想?
(2007-01-31 14:11:06)
[吴建民]:
“中国年”在法国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艺术节,这件事情说起来很有意思,我记得02年中国春节的时候,当时巴黎市长在巴黎政府市府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艺术日,在法国很有意思,最大的地方不是总统府,而是巴黎市府。每年在春节的时候都是越办越红火,看点越来越多。当时的时候我就讲,市长先生,你这个点子非常好,你一讲大家马上抱以热烈的掌声,这说明这个点子受到听众们的热烈欢迎,同时在香榭里舍大街看这个活动的人可能是数以千万计,我讲的时候下面的人热烈鼓掌,我提出他赞成,双方达成了协议,然后进行准备。
(2007-01-31 14:12:38)
[吴建民]:
所以在04年的中国春节的时候,04年1月份,也就是在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的前夕,香榭里舍大街游行,这个游行不得了,法国总统的外事顾问都讲,说不得了。那天游行、围观的人比法国国庆的人还多,因为警察维持秩序都很困难了,有一些人都爬到树上去看,说明法国老百姓对中国文化非常喜爱,这种互动是非常成功的。
(2007-01-31 14:16:20)
[吴建民]: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埃菲尔铁塔染成红颜色,这也了不起,我在法国的时候,开始就有人讲,能不能打成红颜色,开始我很犹豫,是不是中国人要来赤化法国了?我觉得好象有点问题。但是后来法国总统文化顾问跟我讲没关系,这个点子是他出的,故宫的墙也是红颜色,中国人结婚的时候是红颜色,法国国旗上也有红颜色,这个跟红颜色没有关系。
(2007-01-31 14:17:10)
[吴建民]:
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他跟我讲,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举行,一定要做一件事情让人家忘不了。怎么忘不了?一讲巴黎就是埃菲尔铁塔,把埃菲尔铁塔打成红颜色,这个事情让人忘不了,这个点子非常好。之后我把这个点子告诉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他说很好。中国在法国的文化年这两件事情给人印象非常深。
(2007-01-31 14:18:14)
[中国网]:
苏和大使您回忆那段经历还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007-01-31 14:18:37)
[Hervé LADSOUS(苏和)]:
特别是打成红色的埃菲尔铁塔非常漂亮,音乐非常美,有非常成功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的成功的活动,文化年的时候我们所作所为都有非常大的象征意义,比如我们办了一个特别大的音乐会,在八达岭长城也办了一个特别大的聚会。另外有许多展览、音乐会、古董等等,让两国的老百姓进一步相互交流,我发现这样做是非常成功的。
(2007-01-31 14:19:26)
[Hervé LADSOUS(苏和)]:
这说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牢固,也是非常密切的,我们不断地共同探索一些新的理念。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魅力,回法国之后更想和中国发展关系了。我们现在准备在法国接待一批中国青年,中国青年的头一批人很快要去法国,而且我知道总统要亲自接待他们,我们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我们不得不共同探索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我觉得这样非常好。
(2007-01-31 14:21:24)
[吴建民]:
讲的非常好,从我的观点来看,我觉得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的:第一,中国同外国搞文化年,法国是第一家,这个决非偶然,因为大家非常喜欢法国的文化,中国同法国第一个搞文化年,中国老百姓很欢迎,因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往史很长,中国人没有办法的时候去什么地方?去法国。20世纪初的时候,中国国家济贫济弱,怎么办?中国人要走出路,中国的一批年轻人到欧洲去,一大批杰出的革命家是留法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一大批人都是留法的,所以他们对法国文化很感兴趣。
(2007-01-31 14:22:05)
[吴建民]:
选择同法国搞文化年,现在同一系列国家搞文化年法国带头,这点应当说决非偶然,跟中国建交法国带头,1964年,西方大国当中法国第一个跟中国建交,还有很多事情法国是带头的。比如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同美国的一些西方国家日内瓦人权委员会对抗很厉害,第一个提出来要对话不要对抗是法国人,是希拉克总统首先提出来的,我记得那是96年我到日内瓦当大使,96年初举行亚欧首脑会议,当时中方是李鹏总理去的,当时是希拉克接见李鹏总理,首先提出来我们不应当对抗,这点应该值得注意。
(2007-01-31 14:26:52)
[吴建民]:
第二点,中法双方各自对各自的文化都非常喜欢,法国印象最深的就是文化大国,你们的文化不得了。你们这方面很多地方给世界很多启示,我在法国呆了不到五年,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老百姓很喜欢你们的文化,你们也很喜欢中国的文化。我在中国讲了很多次话,中国的文物到法国去展出,不看别的,就看法国老百姓看中国文物的神情就让人感动,非常喜欢,中国人造出的东西了不起,是这种神情,不用他讲话,神情就让人很感动。他不仅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对世界其他好的文化都喜欢,这点值得中国人学习。
(2007-01-31 14:27:58)
[中国网]:
两国的文化、两国的人民都是非常尊重和欣赏的,中法人民对对方的文化都非常欣赏。
(2007-01-31 14:29:11)
[Hervé LADSOUS(苏和)]:
中国和法国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都有非常特别和古老的文化,值得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着相互的尊重,我们非常欣赏两国文化,我们也非常注重和维护我们的文化,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现在文化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中国和法国都非常注重文化多样化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2007-01-31 14:29:36)
[吴建民]:
我觉得苏大使讲得非常好,我是98年11到法国的,我很快就听到希拉克总统的一次讲话,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单一化,就是刚才大使讲的话。这个话中国人一听就懂,到中国各个地方去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天天吃麦当劳行吗?不行的,中国人受不了。所以他一讲这个话大家就懂,这个世界太单调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文化多样性,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会有很大的损失。文化多样性减少了那么多单调,没有意思了。所以大使这么一讲中国人都懂,所以两大民族接近不是偶然的。随便讲,世界上最好吃的饭一个是法国的一个是中国的,中国人跟法国人很谈得来,我到法国跟法国人谈起吃来谈不完,法国人跟我谈起酒来也是谈不完,中国人讲各地方的特色也是谈不完,吃后面是文化。
(2007-01-31 14:34:12)
[Hervé LADSOUS(苏和)]:
我们一个重要的共同语言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享受,我们都非常注重生活的高质量,以及关键的事情。希拉克总统在一心一意为加强立法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据我所知,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非常多的,甚至一些中方专家都非常惊讶。我们都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2007-01-31 14:35:40)
[中国网]:
两位大使在回忆中法文化年的时候给我们讲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感觉记忆犹新。但是也有人说,两国在经历了这次中法文化年以后,他们亲密接触的关系就已经开始冷却,不知道两位大使赞同不赞同这种说法?
(2007-01-31 14:38:12)
[吴建民]:
不赞成,这种看法是比较肤浅的。人和人之间不了解,相互了解之后会疏远吗?不会。相互了解了发现了对方的长处,这个接触会越来越近,不是相互了解了反而关系会疏远,不会的。我认为文化年的意义在什么地方?要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民必须懂他的文化,不了解他的文化不可能比较好地了解一个国家。
(2007-01-31 14:38:36)
[吴建民]:
文化年这么大规模的举行,对双方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在05年的时候参加了一次文化部组织的,中华文化年结束之后大家来总结文化年有什么好的结果,我发表了一个看法,我说文化年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是说今天看到以后就看不到了,不会的,过若干年之后你去进行研究,一定会有一些年轻人喜欢。就像刚才苏和大使讲的,小的时候的看了《马可波罗》,那个时候就在想这个国家真了不起,想长大了之后去了解中国。
(2007-01-31 14:39:25)
[吴建民]:
有多少青年人参加了法国在中国的文化年活动之后,他去学法文,他到法国去,这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有很多事情,在一个人人生当中是会改变你的走向的,所以我想文化年给双方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两国人民会更加接近。讲到希拉克总统,我再补充一句,我到过一些国家,我当新闻司长的时候也见过很多国家元首,我在联合国也见过很多国家元首,我在纽约干了十年,是各首脑云集的地方,我在日内瓦也干了三年,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元首能够有像希拉克总统对中国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了解这么深的,那可能没有人能够超过希拉克总统。
(2007-01-31 14:41:38)
[吴建民]:
我记得2000年10月在扬州,江泽民主席请希拉克总统吃饭,小范围的,没几个人,希拉克总统看了议程觉得很好,到扬州提出了看大运河。希拉克对中国的历史的了解马上体现出来了,饭桌上大家随便谈,说隋朝几个皇帝,中方回答说两个皇帝,一个隋炀帝、一个隋文帝,希拉克总统说不对,三个皇帝,第三个皇帝叫“宫帝”,当时中方一位同志还说不对,是两个皇帝,这时候江泽民主席就说了:你别说了,在这个饭桌上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没有人超过希拉克总统。江泽民主席连夜打电话到北京查,到底隋朝几个皇帝,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因为到了家乡,他们一起吃了晚饭,第二天早上一起吃早饭,见面之后第一句话说你说的是对的,隋朝是三个皇帝。希拉克总统说,我当然是对的。所以我觉得希拉克总统给中国老百姓的印象太深了。
(2007-01-31 14:42:56)
[中国网]:
作为中国人这是很让人触动的一件事情。既然吴大使否认了上面的说法,两位大使认为中法关系的后劲在哪里呢?
(2007-01-31 14:45:06)
[Hervé LADSOUS(苏和)]:
我们将会继续发扬文化年的精神,我们就“中法文化年”这种定期的活动继续举办下去,中法会有各方面的文化节,我们在上海、法国都要表演。在政治层面上,我觉得我们的最高层有很好的互访,我们会继续这么做。当然了,法国很快要进入选举,可能我们法国领导人由于选举会非常的忙,但是我们和中国继续深入关系的愿望是存在的,我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大使。这包括了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等等很多方面,我认为我们的关系确实是非常特殊的地位。中法友好的精神是存在的,而且它肯定要进一步发展。
(2007-01-31 14:46:00)
[吴建民]:
刚才讲的是属于政治方面的,冷战之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法都有很大的空间,我们都赞成建立一个多边主义的世界,穷国、富国都有一点发言权的地方,不是大家都听一个国家的,大家都赞成一个多边主义,多样化的世界,这是中法之间在冷战结束政治方面的一大共同点,这就是后劲,说明双方政治基础很好。
(2007-01-31 14:47:20)
[吴建民]:
经济基础中国和法国之间有很大的共同性,法国在经济、科技方面很有创造性,但恕我直言,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方面力度需要加大,因为法国人他们有好东西,但和人家沟通的时候向人家说明这个东西好在什么地方沟通不够,你们有好多东西是我们需要的。比如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法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技术,比如烧煤炭锅炉,他有专门的技术,这个技术对锅炉的使用,如何减少污染,提高热效率,这个技术美国人都买,这个技术中国人非常需要。在经济上有很好的东西,文化年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007-01-31 14:48:01)
[吴建民]:
现在到欧洲去旅游的中国人去什么地方?首先去法国。我在60年代去过法国,我第一次去法国是65年,70年代我去联合国的时候经过法国,当时我到纽约去,我71年去纽约经过巴黎,73年我经过法国,那时候没有什么中国人在法国。80年代开始有一点,现在法国的一些旅游景点中国人多的是,我到处听到人讲中文,变化很大,相互了解在加深。
(2007-01-31 14:50:02)
[吴建民]:
特别是刚才大使讲的,我们让青年进行交流,中国青年去法国希拉克总统要见,还没有去总统就要见,说明非常重视这件事,在青年之间进行交流非常重要。我那时候在法国大概有五六千留学生,比在英国、德国少多了,比美国更少,当时我就跟法国教育部提出要增加中国留学生,现在人数在增加,现在大概达到两万人,还不够。中国很多学生不知道,在法国交的学费比美国少多了,法国高等教育质量并不差,有很多好的学校,中国并不知道,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交流,这就是后劲,说到底是人,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增强相互了解,那双方关系会有很大的发展。
(2007-01-31 14:51:01)
[Hervé LADSOUS(苏和)]:
我十分同意。在法国,现在中国学生不够。我们去年是有23000中国留学生,还不够。我收到了非常明确的指示,要继续努力,让更多中国学生到法国留学。
(2007-01-31 14:53:20)
[Hervé LADSOUS(苏和)]:
我想借此机会说一下,我们的外贸数额确实应该做得更好,但数字并不反映出真实的情况。比如说法国在华的1300家法国企业,他们在2005年达到了2亿欧元的营业额,他们也创造不少机会。我举个例子,比如家乐福,家乐福在中国很快就会达到100家,他们的中国雇员有400人,但是这个官方统计不反映出这些情况,中法贸易关系应该从全面去对待它,但是在各方面要加强我们的贸易往来,特别是对未来关键、重大的领域。
(2007-01-31 14:54:09)
[Hervé LADSOUS(苏和)]:
比如环保,据我所知,天津很快就准备成了一个空客线,他们的铁路部门,特别是核电,我们法国和中国有25年历史的合作,核电合作我们是25年前跟广东的一家核电站开始的,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在核电方面的其他重大科技领域我想会有很大作为。我们两国在农业加工、食品加工方面都必须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大城市有很多法国的餐厅,法国也有很多中国口味的餐厅,这就说明有这方面的要求和需求。
(2007-01-31 14:59:43)
[Hervé LADSOUS(苏和)]: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两国高层能够有政治意愿能加深双边合作关系,对我们两国的共鸣都是有益的。我们也可以更好的对待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包括欧洲问题,法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之一,我们在欧盟也经常给中国做辩护,维护中国的利益。
(2007-01-31 15:0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