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的夏天炎热依旧。对于河南省工作在高温环境中的一线劳动者来说,今年的炎热给他们带来了一丝福音——河南省首次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10元。
此举,可谓想劳动者之所想、解劳动者之所忧。但这笔数目不大的津贴,却并不容易拿到手。多数环卫工人和公交司机并未听说过它的存在,而农民工则表示只希望按月领到工钱,不愿甚至不敢去争取高温津贴,怕因此丢掉饭碗。
虽然河南省相关部门已明确此举必须执行,但部分用人单位似乎仍在扮演着“天然屏障”的角色,“过滤”掉了他们不愿传达的内容。索取和给予同时摆在面前,利益为上的宗旨使他们毫不犹豫地忽视了后者。更有甚者或许还认为,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提供一份工作已是对求职者莫大的恩惠,这些“幸运儿”除了偷着乐,还会奢求什么?
长久以来,一线劳动者为一日三餐而整日奔忙。“饭碗”的不坚固,夺走了他们原本就不“富裕”的求职稳定感,对于一心只求按时拿到工钱的他们来说,高温津贴更像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当只有委曲求全、与世无争,退一步漠视自身权利,才能守得住那一片“海阔天空”的时候,试问,谁还会为了捡芝麻而扔掉手中的西瓜?
可见,期待着劳动者光明正大、有理有据地争取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利,这种可能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有关部门如想使诸多惠民政策不至沦为一纸空文,方法有三:其一,给弱势劳动群体以强势保护,这种自上而下的保护不能仅停留在有冤诉来才有所作为,职能部门应放下身段,入民间、听民声、察民情、办实事、保民权;其二,将“文件关怀”落到实处,在发布政令的同时跟踪监察,对于仅口头应承、却迟迟不见动静的用人单位,要严厉处罚,以正视听;其三,简化津贴发放的中间环节,如果发放主体由政府一力承担,那么上述的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高温津贴在政府、用人单位和一线劳动者之间的艰难接力,只是劳动者维权之路的一个缩影,这条路上布满了顾虑、胆怯、求全和麻木。善良的人们在这条布满了顾虑的道路上吃力地寻求着平衡,如果属于他们的“12315”能尽早开通,那么这种平衡将不再是梦想。(李囡/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