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持人:
事实上是这样的,人们之所以觉得袁隆平买车,尤其买豪华车我就支持,其他富人买豪华车我就喝倒彩,恐怕也是因为一种社会心理,但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肯定它也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是因为社会上什么事情的发生使得他造成了这么一种心理的趋向。
白岩松:
我觉得改革30年回头去看是一个很长的历程,但是如果说我们的财富观和对很多富起来的人的态度的改变还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这个需要很多方面。
一方面,我们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另外富起来的人之后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准则,并且提供一种大家更愿意接受的富人价值观,能给社会来分享,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国家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制度的建设,如何保证更多的富人会去做更多的好事情。我举一个例子,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税法都没有进行大家期待中的改革,因为税法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就会对企业和企业家来做慈善的时候有更多法律上的支持,他就更愿意做慈善事业,而到现在为止,大家呼吁了这么久都没有,可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把棒子直接打在了很多富裕起来的人的头上,你为什么不去做更多的慈善的事业,而忽略了整个国家的这套税法的促进慈善事业前进的机制、土壤都没有更好的建立,这个时候不需要也有其他的方面需要进步吗?
主持人:
是。一方面人们“仇富”,但是你得分辨一个问题,人们不是仇恨所有的富人,里面有的值得他们去仇视,有的属于连坐了,被关联了。
白岩松:
我觉得是一个过程,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该说,我相信改革30年之后,随着法律建设的越来越成熟,富裕起来的大多数人里头他们都是合法的,是正当的,但是可能依然会有极少数的富裕起来的人可能是像大家想像中的,比如占用了其他的资源,为富不仁等等,有,但是如果要是因为少部分人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却形成了大范围的“仇富心态”的话,这个社会矛盾该怎么化解?
主持人:
我看到一个观点,就认为“仇富心态”这个词本身就是为富不仁的一堆人提出来的,因为他们就是要保护自己的财富,因为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民不患寡患不均这样的一种说法。
另外一个,很多人的心态并不是说我仇恨你的财富,我是仇恨你怎么来的这个财富,再有一个,你有了这个财富,你怎么处置它。
白岩松:
回头去看历史的话,很多次的农民起义最初喊出来的口号都是“均贫富”,这就说明在我们的心理里头,长期的文化心理里头,对“均贫富”是一种期待的,它是最能唤起大家团结在一块,成为一个团队,去跟另外的一种势力做斗争。
但是刚才我一开始已经说了,改革30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邓小平告别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的建设,回到一种更务实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去督促每一个人为自己,加在一起为国家,于是改革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人为本,不也要以人性内心里头对富裕的追求和对更美好生活追求的这样一种理想天然的一种尊重吗?其实很多“仇富”的人在同时一方面用笔或者用鼠标写下了“仇富”那些非常极端的言论和字语,很痛快了,可是同时他又在想尽一切的办法,希望能成为被仇的富人当中的一个,这不正是这个时代当中的一个特质吗?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的话题是通过袁隆平先生看湖南的一个车展引发出来的如何看待富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话题稍后继续。
主持人:
其实今天我们的节目说到底是关心一个富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的问题,而这些年来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富人的形象不怎么好,不佳。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播放短片)
解说:
袁隆平买车一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但这次,曾屡次被扣上“仇富”帽子的网民们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他们很多人的观点是就算“仇富”,我们也不仇袁隆平。
某大型门户网站甚至特别就此新闻策划了一个专题,标题就叫“我们尊重‘富人’袁隆平”,在网友参与的调查“谁是你心中的阳光富豪”中,袁隆平以占95.69%的得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著名企业家。
一直以来,关于富人的话题总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2006年年底,有传闻某著名企业家被相关部门调查,引发了媒体一场关于民营企业财富问题的讨论,政府、学者、企业家,各路人马轮番上阵。
2007年,针对社会上的“仇富”心理,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题为“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文章,文中说到“中国穷了几千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仇富’,要保护富人穷人才能致富,现在替富人说话的很少,因此他决定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此语一出,舆论哗然,许多网友对这位经济学家的立场不以为然。
其实就在网民们一边倒的支持袁隆平前不久,许多网民对中国平安老总拿6000万年薪一事大加指责和质疑。再联想(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到前段时间王石的“十元门”事件,此次袁隆平事件中网友的态度实在值得深入思考。究竟是如某些评论所言,这是中国网民停止“仇富”的开始,还是人们对发明创造的崇拜?一件小小的袁隆平事件真的承载了当代中国人财富观的变迁吗?
主持人:
有一个网络上的调查,然后咱们看一下,认为“仇富”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是部分人利用特殊地位获得了高收入,这是43%;还有就是部分富人来路不明,富裕侵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再有就是为富不仁。你怎么看这三个选项?
白岩松:
前两个比例加起来的时候超过了80%,前两个比例多少都有很多违法的嫌疑,对吗?
主持人:
是。
白岩松:
我就反问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一种制度,一个法律,是让我们富起来的人,超过80%以上的人都是要么来路不明,侵害了其他人的利益,要么就是利用特殊地位获得了这种超出其付出的高收入,我们该仇的也不是这些富人,该仇这种制度和法律,为什么不进行一种更好的监督,不使这种情况出现呢?所以我觉得情况不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的现实跟大家的情绪是有落差的。我刚才一直在强调,如果改革30年了,这种情况还占到80%以上的比例的话,社会富裕起来的过程太可怕了,真应了很多人去探讨的“原罪”说,难道这种“原罪”一直持续到现在吗?所以我觉得这个比例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比例。
白岩松:
按你说,咱们就得分析公众的这种情绪是从何而来的,我们可以说是80年代当时盛行的官倒,让人们对这种社会有一种不满的情绪,对富起来的人有一种不满的情绪,但是在这之后又是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的这种情绪如此根深蒂固?
白岩松:
首先我希望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袁隆平这样的富人,为什么呢?他们真的是用知识创造了财富,在中国说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更多这样的富者。比如说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他是用一种技术而成为世界的首富,对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中国人也需要有时间学会富裕之后该怎样做一个富人,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在目前这个阶段,正在慢慢非常艰苦的一个学习过程。
主持人:
这是需要时间过程的。
白岩松:
我们不需要去学穷,因为我们穷惯了,有的时候我跟同事开玩笑说,咵,回到七八个人的宿舍里头依然能过,吃窝头照样能吃,因为那个阶段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不用学穷,但是很多人学富是很难的。比如说我有的时候跟别人去说一句话,我们好像什么都有了,就缺幸福,你就发现平常生活中,穷的朋友在抱怨,富的也在抱怨,职位低的人抱怨,职位高的人也在抱怨,每个人都在抱怨,其实我们获得了很多很多,但是大家好像缺乏一种幸福感,这就是这个阶段,我们正处在这个阶段,一个压缩的空间,别人用一二百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正在用30年走过去。你想想中国富起来的这批人很多倒退20年,可能不是袁隆平,但是跟袁隆平做着一样的事情,为什么呢?还是在田间地头忙活,这20多年里,突然一种时代的变迁,个人机会,马上就富了,上亿、几十亿,成了大的企业家,可是依然保持着一些乡土的气息,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就跟我们期待的,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很多西方的、国外的,我们想像中的富豪的那种综合品质达到了很高的地步的时候非常不一致,因此这样的一种落差也让大家产生怀疑,就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样,所以也会有,这样的富人怎么能是这样?但是时代也需要富起来的人有一个学习富裕的机会,我觉得正在悄悄地发生变迁,否则不会有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后一下子500多个亿的捐款,下一次可能会更多。所以富人也需要学习,我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快速学习的机会,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在这儿我特别强调,一个国家要保护的不是富人,而要保护的是合法获得收入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