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方网专稿(记者霍艳华):8月1日、2日,“祥云”飘落津门,庄严神圣的奥运圣火将这座拥有6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点亮。在全世界人民眼中,这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既历史又现代,绿意盎然、热情洋溢的城市,一座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
然而,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天津还是中国最早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发生关联的城市,也是最早认识奥运、萌生奥运梦想的城市。百年梦想、百年坚持、百年奋斗,天津与奥运结下了不解情缘。
张伯苓:构筑中国奥运梦想的第一人
![]() |
张伯苓作为南开学校创始人,是构筑中国奥运梦想的第一人 |
在中国人民热切期待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同时,许多人也提出疑问:中国人最早是怎样接受与传播奥林匹克理念、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的名字被频繁提起,他就是南开学校的创始人——张伯苓。
1907年10月24日,在天津学界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和发奖仪式上,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发表了演说。演说当中,他建议中国加紧准备,筹建奥运会代表队,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在这次演讲的转年,他以“竞技体育”为题,刊登在《天津青年》英文版上,成为历史上建议中国要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
张伯苓拥有的“第一”并不只此一个,他还是中国到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人,是将奥运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而且,也是他大力促成我国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张伯苓的奥运情结并不是一个偶然,身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在一生的办学道路上始终坚持对体育的重视。他主张“强我种族,体育为先”,呼吁中国振兴教育,振兴体育,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
![]() |
张伯苓铜像 |
1904年,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制定了三大政策:进行爱国教育、推行科学和提倡体育。
南开早期没有体育课,张伯苓便提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做到人人上操场。后来有了体育课,校方规定其为必修课,不及格者不准毕业。旧中国的学校大多不重视体育,张伯苓决心身体力行,扭转这种愚昧落后的偏见:“有了好身体,才能有坚强的意志,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身体若不好,就失掉做事的本钱,什么也谈不上了。”
这样的决心,让张伯苓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也正因为他不同于旁人的教育思想,才为天津乃至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促成我国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他还在历届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上担任总裁判,后又被推选为华北运动会会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长;在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上,南开学生郭毓彬获得半英里及一英里赛跑第一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篮球的“五虎将”(李国琛、唐宝堃、刘健常、王锡良、魏蓬云)由于一举挫败前四届远东运动会冠军菲律宾队而名震中外。
天津:第一个感知奥运的中国城市
如果说张伯苓是将奥运会带入中国人视野的第一人,那么百年之前的天津人,则是第一批“亲历”奥运、感受奥运的中国人。
1908年10月22日,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同私立一中学堂、公立学堂和普通三中学堂,联合举办的“英中第六届田径运动会”正在南开学堂操场紧张进行。忽然,人们注意到操场周围的墙壁上悬挂出了三条醒目的大字标语: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成绩优秀的选手去奥运会?”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成绩优秀的队伍去奥运会?”
“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选手到北京来举行奥运会并替代在雅典举行?”
三条标语的出现,使在场的所有师生和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十分惊奇,人们纷纷打听什么是奥运会,奥运会怎样比赛等等。于是,当日下午,田径运动会比赛结束时,主办者当场宣布:当晚将放映正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幻灯片。
当晚,南开学堂的操场上人山人海。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代理总干事饶伯森利用投影机放映了从伦敦赛场拍回的照片。从一张张图片上,人们看到了英国人建造的巨型体育场,看到开幕式上各国选手持本国国旗列队步入会场的庄严场面;赛场上的选手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换得优异成绩,有的虽然没能获得金牌,但依然奋力拼搏,用最好的表现完成比赛。那一刻,天津人感悟到: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
可以说,那一晚对第四届奥运会的“图文转播”,让天津成为第一个了解奥运的中国城市;天津人在一百年前提出的“奥运三问”,踏出了中国人了解奥运的第一步。
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人已经用不懈的奋斗实现了当年的“奥运三问”:优秀的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屡创佳绩,优秀的中国奥运参赛队伍让庄严的国歌响彻在各个奥运举办城市,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当年天津人眼中对于奥运的惊奇与向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将鼓舞中国人为已经实现的百年奥运梦想,创造更多奇迹!
相关新闻:天津大学发现珍贵照片:1936年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
![]() |
中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奥运会 |
天津:孕育体育强者的摇篮
8月2日,奥运圣火在天津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手是天津女排主教练王宝泉。手握祥云火炬的那一刻,王宝泉知道,他所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他身后那支曾在全国联赛中屡屡夺冠的天津女排队伍;他所传递的不仅是天津人喜迎圣火的心情,还有众多体育人百年来追求奥运梦想的坚毅精神。
就在半个月前,由天津市档案馆和天津市体育局共同举办的《难忘辉煌岁月——迎奥运天津体育展》在天津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正式对外展出,大量的图片、史料,再现了天津体育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脉络,彰显了天津曾是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先驱城市的风采。
“广大市民可以看到,天津与奥运的不解情缘,早在百年前便已结下;天津人对体育的热情火种,早在百年前便已种下!”天津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周利成告诉记者。
百年间,天津出现了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由于他在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上起了重大作用,1922年经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推荐,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20届年会上,王正廷被推举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百年间,天津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冠军的外籍侨民——1902年1月16日,苏格兰籍李爱锐,英文名埃里克·亨利·利迪尔(Eric·Henry·Liddell),在天津出生,后成为苏格兰短跑名将。1924年在巴黎奥运会上,他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的奥运纪录,一举夺得奥运会冠军。1925年夏,他重回天津,在新学书院(现天津十七中学)担任教师近20年。
![]() |
李爱锐在1924年奥运会男子400米跑的赛场上 |
![]() |
李爱锐获得的奥运奖牌 |
百年间,天津孕育了中国首支参加奥运会的武术队伍——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队虽然一无所获,但令国人欣慰的是,武术代表队首登奥运舞台的表现。队长郝铭是天津培才小学的校长,队员张文广、傅淑云也是天津人。郝铭作为天津武术界推动武术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根据自己对于武术的认识与见解,编写了《中华武术》宣传册,利用参加奥运会的机会,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门派种类、拳术器械知识以及武术的技击运用。为了方便外国人阅读,《中华武术》宣传册使用中、德、英三种文字,图文并茂,成为武术表演时外国观众争相阅读的“中国功夫指南”。
如今,在即将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会上,天津将与奥运再续前缘:天津将有30名运动员、43名技术官员,7至8名教练员参加比赛,3项数字创下了天津奥运参赛史的3个新高。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张娜、女子佩剑亚军谭雪,还有吊环王陈一冰、女子柔道选手佟文、男子佩剑选手王敬之、女子跳水选手王鑫等,都已做好充分准备,将在赛场上发扬奥运精神,奋力拼搏,为祖国、家乡争得更多荣誉。同时,天津大学体育教师龙晶、高向军、李可还将分别以沙滩排球、网球和田径裁判员的身份亮相北京奥运会赛场。其中,高向军、李可还将担任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残奥会裁判。
![]() |
天津奥林匹克体育场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承办部分足球赛事 |
在采访中,高向军感慨地说道:“能够在奥运赛场上担任裁判,我感到非常光荣,更觉得肩负重任。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会认真执法,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赛场秩序;作为一名天津人,我将肩负传承奥运梦想的重任,把最好的精神风貌带到赛场上去,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国人秉公执法的庄正态度,看到天津人尊重奥运、为奥运服务的真诚决心。”
[455623]网友: ip地址:[221.10.45.*] 于2008-08-04 09:27 发表评论: |
希望天津,希望南开,发扬优良的传统和精神,创造出更多的第一,在全国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 |
|
[455619]网友: ip地址:[221.10.45.*] 于2008-08-04 09:24 发表评论: |
感谢张伯苓先生,感谢南开,感谢天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