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区域发展获智力支撑高校人才获实践磨炼
日前,滨海新区管委会与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共同完成了一项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生态城发展政策》。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申进忠是该课题组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加入填补了课题组专业人才的空白。不过,申进忠参与课题研究的正式身份却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法制局干部,目前他正在滨海新区挂职锻炼。像申进忠一样,南开大学目前共有2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滨海新区管委会及下属功能区相关部门挂职,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吸引著名高校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到滨海新区挂职锻炼,这在新区被称为“借脑引智”。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逐步深入,急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队伍也迫切需要在建设一线进行锻炼。滨海新区“借脑引智”之举,充分将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和新区先行先试的实践优势相结合,使新区和高校在合作中实现了互动双赢。滨海新区向著名高校“借脑引智”的系统工作始于今年6月。当时,根据区域发展的专业需求,以及充分发挥南开大学的人才智力和科技创新优势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滨海新区和南开大学合作首批选拔了2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干部赴滨海新区挂职。如此大规模选派教师、干部赴滨海新区挂职,在全市高校中尚属首次。
来自滨海新区的反馈显示,南开大学首批挂职锻炼的中青年教师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为滨海新区的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这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全部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导、教授、研究员职称,并且都来自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法学等滨海新区急需的专业领域,他们将自己多年来在各专业学科上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滨海新区的政策研究、产业规划、环境保护、对外宣传等工作之中,在很多方面填补了滨海新区相关课题研究的空白,受到了挂职单位的高度肯定。
滨海新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实践同样使这批已经习惯于科研教学的优秀教师们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正在滨海新区挂职锻炼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华涛认为,通过在挂职岗位上的实践历练,自己的研究视野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水资源管理,在今后的研究中,自己将会在专业与政府管理、政策实施的相结合方面进行更多的考虑。
鉴于南开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来新区挂职锻炼起到的双赢示范效应,在与南开大学开始合作后不久,滨海新区又与天津大学展开合作,引进优秀教师来新区挂职。目前,经过双方共同选拔,天津大学11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将于本月奔赴滨海新区这片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在区域规划、环境工程、投融资、工程建设、宣传等岗位上一展身手。
通过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合作尝试,滨海新区正在努力将这种“借脑引智”打造成一种长期化、制度化的工作。目前,滨海新区已经与天津市教委初步制订了“百名教师、百名博士进滨海计划”,将从天津市高校分期分批遴选百名中青年教师、百名博士到滨海新区挂职锻炼。该计划选拔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教师队伍,还增加了博士生队伍,而挂职锻炼的岗位也从单纯的机关岗位扩大到新区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便进一步加强高校与新区企业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提升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天津市高校融入新区开发开放热潮。
除此之外,滨海新区还将“借脑引智”的眼光投向全国。目前,滨海新区正在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展开多领域的合作,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要求,面向全国开展引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