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医改方案征求民意
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
截至15日19时,已经有1676人在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发表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同时,通过传真和信函方式对医改方案提出的意见也开始汇聚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
但在很多人是积极响应,献计献策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不是医疗专家,虽然知道医改方案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但实在看不懂征求意见稿。在发改委网站上,网友“刘正”留言说:征求意见稿应让普通老百姓看得更明白。比如农民看到这个意见稿,很难和自身现实情况联系在一起,这个意见稿应设计出具体的、具备可操作性的若干模板以供农民设身处结合自身情况去提意见。
医改方案“专、绕、涩、大、空”?
第一是太专,这里用了很多专业的术语,如果老百姓的征求意见稿,那么专就很麻烦了。第二是绕,一个一行半大长句子里面才有一个逗号。第三个是涩,这里面很多的语言非常地涩。第四是太大,原则很大,这可以理解,因为接下来卫生部相关的实施细则。最后是大家觉得有点空,最期待的一些东西没有得到一些对应,其实仔细看,到这个汪洋大海中去找还是有对应的,但是它的文风决定了给大家一种空的感觉。
应该承认,新医改方案凝聚着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及广大民众的智慧,是官智和民智的结晶。新医改方案可谓很全很专业,六大方面二十四条。可普通民众不是专家学者,普通民众即便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恐怕也不大可能字斟句酌地“研究”它。因此,普通民众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吗?到最后,可能也就是少数专业人士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征求意见的广泛和深入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有人建议,能否在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同时,对此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呢?或者同时发布一个“通俗版”新医改方案呢?比如,可将方案中的哪一年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归纳在一起,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再比如,可将老百姓从新方案中能获得的利好集中在一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好处……这样,才能让民众既有兴趣又能看得懂,在此基础上提意见和建议。
专家:新医改方案要让人看得懂
方案越通俗,参与越广泛;参与越广泛,方案越完善。事实上,并不是期待已久、广受关注的方案一公布,就会收到有效的意见与建议,应充分考虑到“方便阅读、容易理解”等因素。公布只是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接下去的参与权、表达权的发挥还依赖于“引导”。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是让所有公民能“看得懂”,有兴趣看,这样才会有话说、说到点子上。
民众参与公共事务参与政策和改革方案的制定是权利,也是一份责任。政府尊重民意、采纳民智,让民意民智为科学决策服务也应成为政府制定政策制度的常态。但在如何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上,在如何激发民众参与兴趣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不妨从新医方案的意见征求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改革,用通俗的方案吸引民众广泛参与,说不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能让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的方法方式上的变革,成为今后政府征求意见、民众参与意见的成功样本,那新医改方案便有“意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