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庄亲王曾亲设立义和拳拳坛
指着文化宫的古建筑群,张威说:“1900年的时候,庄亲王曾在王府设立义和拳拳坛,后遭到了八国联军的报复性破坏,王府部分建筑也被焚烧,在1913年,李纯和弟弟买下了已经多半是废墟的庄亲王府,拆下构件运到天津,从第二年开始,用10年的时间,建成李纯家祠。”
据了解,该祠堂后来被侵华日军、国民党军队占用。在1950年,成为国棉六厂的职工宿舍,1958年市政府拨款对祠堂进行了修缮改建,作为南开人民文化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对一些琉璃瓦进行过更换。
“北京是前台,天津是后台”
当谈到李纯祠堂的价值时,张威表示,该祠堂是天津市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据统计,李纯祠堂占地面积23750平方米,建筑面积4080.95平方米。此外,在当时有“北京是前台,天津是后台”之说,多数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都在天津设有住所,李纯祠堂也是这一历史时期天津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
“天津市区有众多的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较浓郁的本地特色,还有的像广东会馆具有岭南风格。只有李纯祠堂非常特殊,其前身是位于北京的庄亲王府,由清代内务府进行统一的设计、营造和管理,遵循较严格的王府建筑制度和工官制度,是较为标准的清代官式建筑。”张威向记者详细地介绍。“历史上,天津的很多古代、近代建筑,像海河楼行宫、柳墅行宫、慈禧行宫、张园、静园、庆王府等都有皇族色彩,但有的已经无存,有的则是近代建筑,而李纯祠堂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可以算作‘沾有皇气’,是清王朝的历史见证,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张威说。
岁月变迁老祠堂变了样
在历史上,祠堂周围还设置了护祠河等,有大量的花草树木。1958年,政府对祠堂进行了修葺,填平了护祠河,同时还建起了千人大剧院,因此文化宫现有的格局与李纯祠堂的历史格局有一定差别。“祠堂现有的保护范围是院墙以内,填平的护祠河、新剧场及其北部的商住楼没有被划入保护范围,不符合文物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张威边说着边指了指这些建筑的方向。“现在,有的文物本体已经年久失修,比如瓦件缺失、破损、釉面脱落,还有彩画剥落,墙体和柱身有的也开裂了,门窗等也不是原来的形制了,石件风化,地面铺装改动等,都需要修缮。”
张威遗憾地告诉记者,现在院内还有一些私搭乱盖的现象,水、暖、电等管线也都露明敷设,并且没有夜间照明。消防设备也有待完善,消防通道不畅通,卫生间、垃圾箱等设施也不完善。而且,在前导空间和一道院外有外人居住,有市民自发的休憩活动,还有家具展卖等商业活动,二道院和三道院的房间多用做储藏、办公等,院子还曾被作为旧书市场使用。
“添加元素”将被保留
张威介绍,李纯祠堂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前身是清代的亲王府;二,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建筑”。考虑到中国文物法规对“文物原状”的认定标准,又考虑到李纯祠堂的发展历史,为了尽量多地保留历史信息,其价值认定应该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建筑”,所以其原状应该就是现状。
因此,不但要保护李纯祠堂现有的清代建筑特征,也要保护在建设李纯祠堂时添加的其他元素,包括不符合亲王府制的古建筑元素、墓园元素、近代建筑元素等,如中轴线上的石牌坊、华表、戏楼、近代铺装、部分建筑的板条抹灰顶篷、门窗隔扇的五金件等,而不是按照《大清会典》等资料对亲王府制的要求,和现存清代亲王府的面貌去把李纯祠堂复原为一个“纯粹”的清代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