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图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和本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一起勘察老房子。 |
“这是茶商王永泉的旧居,现在前脸房还在卖茶叶。”日前,30余名来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在本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的带领下,对和平区原日租界内十余处尚未确定为文物的老房子进行实地查勘,这是本市大学生首次与民间文物保护组织合作,参与保护“天津记忆”的志愿活动。
这些人中,有一位男子惹人注目,叫青木信夫,日本人。青木信夫现在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从1986年开始便对天津的建筑文化进行研究,2006年担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所长一职,开始对本市原日租界的建筑进行相关考证和研究。为他进行翻译的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另外一名特聘教授徐苏斌,她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很关心天津的老建筑,这次带着建筑学院的30多名学生进行实地勘测,对建筑平面、立面进行初步绘制,从而为原日租界将来制定保护开发政策提供数据。
在学生们查勘的十余处老房中,陕西路和万全道交口的一处砖木建筑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据随同查勘的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王先生介绍,这是鹿钟麟的故居。1924年冯玉祥接管北京,鹿钟麟被任命为京畿警卫司令。同年11月5日,鹿钟麟根据“皇室修正条例草案”,亲自将逊帝溥仪等皇室成员驱逐出紫禁城,从此彻底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现在,这处房子里散居着多户居民,并没有得到特殊保护,部分地方已经呈现破损的痕迹。
“我们要对城市进行整体的保护。查勘的十余处建筑包括旅馆、烟馆和住宅区,都是生活区。”推动此次查勘活动的志愿者穆森告诉记者,这次查勘的十余处老房子尚未列入文物保护。通过志愿者的史料考证和实地查看后确认这些建筑的历史身份之后,他更希望看到它们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