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些平时到店就买的食品商铺门前,连日来都是人头攒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了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玩起了“排队效应”。
昨天上午,大桥道食品店门前排队等待购买汤圆的市民排起了长龙,足有30米长。而在不远处的路旁,几名高价销售汤圆的“黄牛党”摊位前却是少有人问津。“倒不是舍不得多花10块钱,主要是因为大家都在排队,这样买到的汤圆肯定是最新鲜的。”在现场已经排队近40分钟的鲁先生讲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说,之所以选择在窗口购买汤圆,除了价格原因外,主要还是看重窗口的汤圆会更新鲜,这样买到的汤圆才放心。
在小宝栗子南京路店,记者看到等候购买栗子的顾客也有40多人。这些顾客往往要等候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热气腾腾的栗子。“我就是看到有很多人排队,才认为这里的栗子好吃。”和苏小姐的想法一样,在这里等候的顾客中有70%的人都是见到有人排队购买才加入的。
明知可能出现排队购买,为何商家却不加大供应呢?大桥道食品以及小宝栗子等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致表示,从以往经营的模式来看,前店后厂模式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虽然可以通过增加人工、设备来减少顾客等候的时间,但不会带来更多的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顾客排队不仅给自身的品牌带来了宣传效应,甚至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德禄博士分析说,在卖传统食品或小食品的店面、摊位前形成排队现象,品牌、产品质量及价格都是缺一不可的因素。因为双方产生了这样的消费关系,一方提供了认可的商品,另一方为了获得商品而花费时间排队,也无形中为这个品牌做了宣传,因为排队本身就带来了号召力,形成了一种排队经济,而那些不愿意排队的人就只好花费高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