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从2月10日召开的天津市商务工作会议获悉:2008年,全市商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沉着应对挑战,积极开拓进取,全市商务事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好发展势头。
![]() |
一是狠抓龙头带动,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坚持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狠抓在谈、招商、并购、走访、增资、到位“6个100”项目,建立了重点项目协调例会和大项目会商机制;开展了开发区竞优讲评活动,完善了考核奖励办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天津,空客A320项目进展顺利,普洛斯物流、蓝星有机硅等大项目成功引进,诺和诺德、维斯塔斯风力发电等项目增资扩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引进了10家著名服务外包运营商。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各区县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局面。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市比重高达60%。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额拉动全市增长11个百分点,保税区新批项目数占全市的21%,新技术产业园区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增长1.4倍和1.6倍。市内六区引资快速增长,合同外资额增长48%,和平区、红桥区增幅均在50%以上。十二个涉农区县对全市引资贡献突出,实际利用外资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西青引资总量、东丽引资增量分别居各区县之首。经过共同努力,2008年全市完成合同外资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7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处于全国前列。投资规模扩大,新批项目平均规模增幅达37%。企业增资势头强劲,增长48.7%。第三产业引资迅猛,占总量七成,高端制造业投资上升。外资来源结构更趋多元化。
二是破解困局,调整结构,对外贸易在逆境中获得新发展。面对年初外贸出口严峻局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做出批示,专题研究并亲自协调具体政策。市政府还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市商务委会商有关部门迅速推出了4个配套实施细则,开展了12场政策宣讲活动,培训企业3000余家;兑现中央和地方各类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性资金1.6亿元;进一步加快了出口基地和出口示范区建设;推出电子商务工程,为企业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各区县进一步加强外贸工作,强化了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职能部门加强调研服务,加大扶持力度,陆续出台了100余条具体扶持措施。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快了通关通检和结汇速度;财税部门及时落实扶持资金,加速出口退税。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本市外贸出口前三季度稳步回升,累计增幅达到16.3%,为全年外贸增长打下了较好基础。2008年,本市对外贸易在逆境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出口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进口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外贸结构更趋合理。内资企业出口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品牌企业出口同比增长78%,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3.7%,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3097家,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522家,进出口趋向平衡。
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快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专项资金,争取国家中非基金参与合作区建设。泰达投资控股公司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扩大招商。建成4栋2.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1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6000多万美元。李克强副总理就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商务部领导对合作区进展给予充分肯定。组成经贸代表团随中共中央代表团出访东盟四国开发东盟市场,成功举办4场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订合作协议3个、合作项目8个,项目投资和工程合同额达4.1亿美元。全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设计咨询、劳务合作合同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创历史最高水平;境外投资总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5倍,超过本市历年对外投资总和。
四是抓载体促繁荣,商贸服务业取得长足进步。一年来,紧紧抓住奥运会举办、京津城铁开通以及节庆假日旺销等有利时机,大力营造繁荣繁华氛围。积极开展迎奥运服务业改造提升工作,完成小白楼、解放北路、南京路、友谊北路、十一经路541个商贸服务业网点的改造提升。在市加快商贸旅游业繁荣发展指挥部的推动下,举办了首届天津购物节和“乘高铁,游津城”系列活动,组织商贸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2000余项。购物节期间,外地特别是北京来津游客日均达5万人,重点监测企业销售增长30%以上,创近年来最好水平。一商、旅游、劝华等国有集团公司在拉动消费、营造繁荣氛围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全年举办各类大型商贸会展活动135项,第十五届“津洽会”签约重点项目330个,外资项目投资额46.8亿美元,内资项目投资额303亿元,商品贸易成交额60亿元。各区县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商贸载体,商贸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商贸水平显著提升。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24.5%,增幅居全国之首。商品购销总额16500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批发7781亿元,同比增长25.2%。商业增加值710亿元,同比增长14%。餐饮住宿业营业收入增长22.7%。拍卖、典当、煤炭及成品油市场运行良好。大型商贸载体建设步伐加快,节庆假日市场销售火爆。
五是关注民计民生,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一是进一步推进社区商业和菜市场建设。全市新建改造社区商业中心28个。新建菜市场32个,河西、南开、红桥、北辰等区推出新型早点便民服务车800多辆,受到居民群众欢迎。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扶持了33家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全市农村消费品连锁店、生产资料连锁店总数达到2831个,总面积63.5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建设绿色农产品专卖店、柜225个。市供销社在推进农村“三进”工程中发挥了主体和骨干作用;宝坻区在网络建设、物流配送、政策支持上走在全市前列,劝宝超市龙头作用进一步发挥;蓟县绿色食品总公司、东丽傲绿农产品公司在推进农副产品进市场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大市场运行监测和专项整治力度。圆满完成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物资筹集调运任务,出色完成了奥运期间的商品供应保障工作,增加了猪肉、粮食、食用油、食糖储备规模,市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粮食局、二商集团、粮油集团、中石化、中石油等单位在保供工作中勇于承担职责,充分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市工商、质监、卫生、市容等部门,不断强化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环境,保障了正常市场秩序。
六是抓服务举措,营造良好商务环境。坚持把抓环境建设作为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对外开放“服务月”活动,各职能部门实施管理和服务流程的重组再造,推出了许多提高效率的新举措。市商务委精简、下放审批事项比例达43%,审批速度平均提高61%。充分发挥商业联合会、外企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诚信建设,促进了商务领域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市外资办、外贸办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紧密协调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发改委、公安局、财政局、市容委、卫生局、工商局、统计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为企业服务,为商家服务,为发展服务,营造了兴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通讯员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