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年前的“5·12”,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26个乡镇普遍受灾,电力、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房屋大面积受损,成为陕西省受灾最重的灾区之一。
如今,灾后一年的宁强,春风又绿汉江源,灾后重建的壮美画卷正在古羌州大地上展开……
援建项目体现天津“速度”
2008年6月16日,《天津市对口支援陕西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框架协议》正式签订,涉及医院、学校、廉租房、农民建房、灾民集中安置点、砖厂、古镇恢复重建、工业园等9大类174个援建项目拉开了序幕。7月,带着天津人民的重托,天津援建宁强工作组进驻宁强,竭尽全力推动援建项目的实施。
在津陕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援建成果捷报频传:
2008年10月28日,宁强县汉源镇亢家洞村五里坡集中安置点的37户138人全部喜迁新居,这是宁强最早建成的一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
2008年11月29日,天津对口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宁强广坪镇页岩砖厂、汉源页岩砖厂正式竣工点火生产。
2009年元月16日,天津援建资金315万元的宁强县第一个乡镇卫生院代家坝镇卫生院竣工投入使用。
4月23日,天津援建436万元的宁强县第一所乡镇学校,宁三中教学楼主体完工。
4月25日,集中安置庙子岭村166户,总建筑面积13945平方米的宁强县东丽村灾民集中安置点主体全部完工。
4月30日,宁强县天津医院主体全部封顶。
5月6日,天津援建1200万元的陕西首个灾后重建城廉租房建成,宁强48个贫困无房户家庭拿到了喜迁新居的钥匙。
5月8日,陕西省最大的宁强县燕子砭镇东丽村灾民安置点建成,东丽村166户灾民陆续喜迁新居。
5月9日,天津中学16幢楼全部封顶。
截至目前,援建项目成效显著,青木川古镇恢复重建进展顺利;以天津中学为重点的26所乡镇援建学校将在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以宁强县天津医院为代表的9个医院、卫生院的援建项目将于10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
搭建平台增强“造血”功能
按照“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天津援建工作组,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宁强与天津实现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不断增强宁强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天津与宁强已签订意向性经济合作项目7个,投资金额11亿多元。总投资8.5亿元的宝迪食品工业园暨种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在宁强县循环产业园区正式奠基开工。天津丽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汉源镇建立钢材批发、零售市场和塑钢门窗厂建成投产;天津市宏茂建材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的塑钢门窗厂已建成投产;天士力集团西洋百合产业深加工项目,种植面积4154亩的西洋百合已到了收获季节。
爱心奉献鼎力支援渡难关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自援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社会各界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鼎力援助。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新闻出版局、天津市人民广播电台、市慈善协会等多家单位和企业积极捐资捐物支援灾区。载着浓浓爱意和温暖的天津到宁强的货运专列来了!总价值达1300万元的12万床棉被,4000余件棉衣送给了山区老百姓;121.5万元的中小学生过冬专用款,全县所有教室活动板房内装上了空调,部分贫困学生领到过冬补助。200名残疾人坐上天津企业捐助的轮椅感受到了关怀。天津,不仅给宁强灾区带来物质上的帮助,还送来精神食粮:情系灾区·海河情艺术团慰问演出,极大地振奋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广播107.7频道,听到来自天津广播电台的声音,宁强出租车司机不再孤单;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技能好帮手,提高文化生活品位、老少皆宜的文化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