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5月10日,从上海开往南昌的D93次列车长梅丽发现一少女扑倒在过道上,四肢冰凉抽筋,情况危急。梅丽一边广播寻找医生,一边报告上级。女孩病情越来越重,梅丽请求破例停车,病人被送医,现转危为安。
因为破例停下一分钟,一个年轻的生命得以挽救。所谓“破例”,也就意味着可停可不停,而不是必须要停的,还意味着停车的决定有赖于列车长的个人判断,更意味着有一套冗长的报告机制和审批机制。正是缘于这诸多的偶然因素,我们说,每一个因“破例”停车而被及时送医的乘客都是非常幸运的,但问题是,这样的幸运是不是能降临到每一个乘客身上?
笔者以为,“为生命而停”,应该由“破例”变为“惯例”,每一个在列车上出现突发健康状况,危及生命的乘客,都应该获得“紧急停车”的待遇,及时获得救治。而“停车”的标准,应该取决于当时车上专业人士或者多数乘客的常识判断,而非不在现场的上级部门。
这首先是对生命的起码尊重。在飞驰的列车上,由于不能保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以及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一旦有乘客突发疾病,谁也无法预料后果。因而,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铁路部门有必要授权列车长,在无法做出专业判断的情况下,立刻实施紧急停车,以防万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同样的珍贵,因而每一个乘客的权益都应受到同等的对待。
其次,这是铁路部门服务质量的最好体现。和热情的服务、舒适的环境相比,生命权高于一切。“为生命而停”由破例变惯例之后,可能会影响行车速度,给管理带来麻烦,从而导致其他乘客的不满,但生命高于一切,能够挽救一条生命,避免一次危险的发生,足以弥补这一切,这本身就是对铁路部门服务质量的最高褒奖,这也必将获得公众的高度赞誉。(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