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经过整理,《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规划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教育园区》)形成意见285条,这些意见总体上都对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提出修改意见158条,在修改意见中,有59条将在《教育园区》深化完善工作中采纳,有46条将在下一层次规划中研究落实,有53条将继续深入研究。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规划设计方案》意见来源及满意度调查
一、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59条,归纳为五个方面,包括: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市政、建筑形态、生态环境。
(一)功能定位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教育园区应与城镇融合发展形成学镇;教育园区应与毗邻海河北岸的高新区、开发区等形成互动效应,加强教育实习和科研基地、研发中心的规划建设,架起教育园区与经济功能区“产、学、研”一体化的桥梁。
针对上述意见,《教育园区》将作如下深化完善:教育园区和周边地区形成互动式发展,使津南新城与教育园区渗透融合,逐步形成学镇的概念;充分考虑教育园区在海河中游的支撑作用及对周边地区的拉动作用,逐步形成教育园区、产业园区和居住区三区联动统筹发展,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
(二)空间布局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加强对教育园区周边地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服务中心内设置供学术交流、讲演及研讨的综合学术交流大楼;在各院校中设置完善的体育设施。
针对上述意见,《教育园区》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园区规划了居住开发用地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用地;在管理中心内设置文化交流中心,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在服务中心设置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平台;按照国家标准为每所学校配置体育设施,同时在公共的中央生态绿廊中规划了面向园区和社会开放的体育中心。
(三)交通市政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地铁通入大学校园,充分考虑教育园区与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加强园区的公共交通及路网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园区周边交通体系,加大公交投入,增加公共汽车班次,延长运营时间,方便群众工作生活。
针对上述意见,《教育园区》将作如下深化完善:在交通规划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规划完善内外交通系统,未来规划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进入园区;在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的基础上,规划了多条公共汽车线路及配套公交场站,在园区后期的管理和运营上将根据需要合理加大公交投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工作、生活需求。
(四)建筑形态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深入挖掘各个学院的特点,在整体布局、景观、单体建筑设计等方面,用建筑的语言充分反映这些特点;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
针对上述意见,《教育园区》将作如下深化完善:教育园区的建筑设计在建筑形象和设计理念上将遵循天津的地域文化特点,充分体现学校的行业特征;校园的规划将反映出承接历史、对接国际、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
(五)生态环境
有专家和市民建议:教育园区应与生态建设结合再紧密些,绿色空间应该环抱校园,深入校园;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上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生态节能与环境保护等理念;天津水资源缺乏,建议建设统一的中水回用系统,从设计和管理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上述意见,《教育园区》将作如下深化完善:教育园区在设计理念上体现生态与共享的特色,中央规划为生态绿廊,两翼的学校建设区被护校河和周边绿带环抱,形成建设用地与绿地公园的有机结合;规划倡导使用生态技术,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环保能源,明确在建筑设计中优先运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规划建设中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和利用,并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在下一层次规划中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46条,主要是在《教育园区》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的具体问题。例如:大学城的建筑式样应国际化、多样化,希望在以欧式、现代式为主的同时,更多融入中式风格、日式风格、南亚风格等建筑风格;建议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机会,吸引国内、国际一流大学进入大学城开设分校和研究机构等。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将结合正在和即将开展的海河教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下一层次规划,进一步研究深化落实。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共53条。例如:建议将教育园区内的服务中心、体育中心设施分散分布;建议缩短教育园区与海河的距离;建议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与中德职业学院的建筑风格能够互相调换等。
针对上述意见,规划部门逐条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充分论证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