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河西区梅江街玉水园社区开展了一次清理小区环境特别行动,由区综合执法部门、派出所民警、街道干部、居委会志愿者等组成的近百人队伍集中对小区内一些居民私自圈占、开垦公共绿地的现象进行了集中清整。居民在拍手称快之时,希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清整成果。
由来已久怨声载道
玉水园原为西青区黑牛城大队地界,梅江地区开始兴建居民区后,原居该地的农民被就地安置。尽管实际上已经由农民变成城市居民,但是一些还迁户却难以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把小区内的公共绿地当成了“自留地”,开始在上边耕耘起来。社工站宋大姐告诉记者:“私自开垦公共绿地的现象,从2003年就开始了,此后愈演愈烈,有六七十户还迁房居民成了‘地主’。”
记者看到,以前绿草如茵的草坪,早已面目全非,砌起边界,翻出垄沟,有的地方甚至架起了蔬菜越冬的塑料大棚。“他们觉得‘这大块儿的地长草有嘛用啊,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种点儿菜呢。’就把绿地全都圈上种菜了,整个小区将近4万平方米绿地,被开垦成菜地的有三分之一。”居委会王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浇菜的水得埋在土里几天,发酵后才能用;有的还养了鸡鸭收集粪便当肥料。不光种菜,他们还私搭乱盖,把各种家里不要的破烂儿也搬到公共用地上……”居民岳大妈边说边叹气。
听之任之管理不力
记者了解到,玉水园是物业管理小区,同时存在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大部分居民都对这种‘圈地’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在这种物业管理小区,物业公司承担大部分社区管理职能,居委会的作用很有限,业主委员会也不可能强迫清理。而有的圈地还迁户态度非常蛮横,连物业费都不交,物业公司人员更迭频繁,所以一直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清整是各部门都下了决心。”社工站的宋大姐告诉记者,“这次公共用地清整后会重新绿化,恢复原貌。但更重要的是一定得加强长期管理,要不还得反复。”
建立机制消除顽症
近来,居民小区中包括绿地在内的公共用地被圈占、挪用的现象日益突出。临时性的突击清整固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治标不治本,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从玉水园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加强对居民进行文明道德宣传教育,普及法制、产权观念应该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街道、社区应该在宣传教育上做更多的工作,积极引导居民做现代文明公民。而且,要理顺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的关系,明确各方的责、权、利,避免出现“谁都不满意,谁都没办法,谁都不想管”的怪现象,真正建立起维护社区环境、保障业主权益的长效机制。记者殷莹通讯员张晖肖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