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建设文明生态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六项基本标准是,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村庄绿化美化。经过几年的建设,本市文明生态村工程已取得较大成绩。今年,各区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高标准规划设计,强力提升建设水平,用经营城市理念打造文明生态村,引导农民群众把文明生态村建设成为亮点村、宜居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年底走进津郊农村,人们看到更多这样优美的画景:壮观的环村绿化带,宽阔的村庄柏油路,整洁的农家庭院,家家使用清洁燃气……文明生态村变成农民美好新家园,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现场采访镜头之一走进北辰区双口镇岔房子村,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给村民的房屋砌砖台。将大小不一的房台子改造成75厘米宽的统一规格,还道于民,规范建筑。同时该村还拆除村民自建的不符合规范的房屋棚亭,敦促村民将柴草杂物妥善放置,在村民中树立培养环保意识。村党总支书记朱学澜告诉记者,过去,岔房子村也曾遭遇过因为脏乱差,环境建设跟不上而失去招商引资好项目的事情。还有一次,村里有处房屋起火,消防车赶到了却卡在狭窄的胡同里无法通过,延误了救火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正因为在环境上吃了亏,村领导班子才痛下决心借创建生态文明村机会,要给村里来个“大整容”。尽管这项工程涉及到全村755户群众,工作量巨大,岔房子村全体干部群众表示一定要打好这场环境翻身仗。

铺油路、立灯杆、建排水,农民生活方便了
今年,本市文明生态村创建中一个突出特点是,集中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例如夜行黑、出行难、居住环境脏乱差等实际问题。各区县都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看作是惠民工程、利民工程,高度重视,精心打造。
蓟县对今年20个创建村绿化进行整体规划。对主街两侧、主街两侧空地、村口及健身广场等处设计绿化示意图。以国槐、白蜡、法桐、紫叶李等乔木树种作为主要绿化树木,大叶黄杨、黄杨球、马兰、鸢尾、八宝景天、北京夏菊和大花秋菊等作为绿篱及点缀花草进行整体绿化。为提高村容村貌美化水平,该县对墙面粉刷进行设计,使生态村的墙面粉刷达到统一设计、统一色调。
北辰区岔房子村党总支书记朱学澜强调说:“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是个契机,我们规划把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岔房子村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创造和维持良好的村容村貌,营造文明的乡风,促进经济发展、群众增收、村庄和谐。”岔房子村在原有的基础上规划新硬化道路9.1公里,新修地下排水管道9.2公里,安装路灯107盏,安装自来水管网9.2公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67台,新建垃圾池15座,配备垃圾箱10个,建设片林40亩,在街道两侧植树200棵,并开发荒地修建5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一个。
记者从宝坻区农经委获悉,今年该区18个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755.25万元。创建工程包括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和村庄绿化美化6方面。截至目前,已完成主干街道硬化24公里,里巷街道硬化31公里,铺设地下排水管道15公里,安装路灯555盏,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0台,新建垃圾处理场、点1.35万平方米,栽植环村树木5万株,主干街道两侧植树1.6万株,粉刷墙面2.6万平方米。
静海县在搞好文明生态村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度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环境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各项社会事业制度、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等。
东丽区么六桥乡中心庄村原本是一个村容村貌环境较差的村子,污浊不堪的臭水沟横贯村庄,黄土裸露的小马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垃圾粪水随处可见。近几年,该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今年被确定为文明生态创建村后,两委班子下决心改变“脏乱差”状况,给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村里各企业的支持下,筹集了足够资金,经过清脏治乱,原来的臭水沟不见了,变成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里巷胡同也全部进行了硬化,铺设了地下排水管道,村里专门雇用保洁人员负责垃圾清运,有效地治理并保护了村里的环境卫生,为村民营造了一个文明整洁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