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东区启智学校的老师到身患脑瘫的孩子家教学。游思行 摄 |
“我哪门都爱学,就是不太爱学数学……”患有脑瘫的李梦琳开着玩笑。由于手脑不协调,依靠轮椅行动的梦琳一直希望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到学校上课。作为天津市“2009年为残疾人办20件实事”的重点之一,市残联、市教委在全市启动“送教上门”,河东启智学校的老师每周两次到梦琳家中免费授课。现在,梦琳已经会弹电子琴了。
今年7月,根据市教委、市财政局、市残联联合制定的《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积极开展送教服务的实施意见》,市残联、市教委将针对6~14岁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残儿童,在全市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凡具有本市常住户籍,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都在“送教”之列,原则上接受每周2次,每学年不少于240课时的教育。
目前,本市已在河东、河西、红桥等区县的几十名符合条件的重残学童中开始试点教育,探索从理念到模式的具体方案,各区县也陆续展开对辖区内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摸底调查。在市内六区及其他区县城镇地区陆续展开后,“送教”服务还将逐步扩大到农村地区。
同时,本市将专门设立送教服务工作专项补贴,用于学校开展送教服务的教师的交通费、授课补助费、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教材、教具、学具的制作与购置,奖励表彰费用等,每生每年不低于3500元。
作为率先享受到“送教上门”的适龄重残学童,梦琳足不出户,就能学到语数外甚至音乐等各门功课。为了适应梦琳的学习情况,老师们还为她量身打造了教案、教学计划、考核指标等。在老师的帮助下梦琳进步神速,梦琳已经学会了不少修辞方法和简单写作,还摸索着写出了寓言小故事;通过练习电子琴,她双手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记者谷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