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本报报道了“12岁男孩雪后失踪”的消息,在热心市民的关注下,男孩付星津昨天在网吧被找到,一切安好。据孩子说,这几天他流连于本市多家网吧。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规定已经出台多年,关于网吧经营时间的限制也早就有了,相关部门也一直大张旗鼓地在治理网吧违规经营的行为,可为什么本市这几家网吧却任由一个只有12岁的未成年人随意出入?12岁男童这次失踪的经历值得深思。
流浪经历
三天流连两家网吧包括过夜
据介绍,向阳楼派出所民警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正在上网的孩子。家长的安排很简单,让孩子先休息一天,调整好了再去上学。“流浪了这几天,该让他先休息好,等平静下来,再和他好好谈谈。”付星津的母亲说。
经过艰难的交流,家长总算弄明白孩子离家这几天的行踪。1月4日,付星津离家的当天,先在街上漫无目的溜达。到了中午,就近到一个小区旁边的白吉馍小店吃了午饭。这家小店对面是一个网吧,吃完饭,付星津直接进了网吧。
没有人询问,也没有人阻拦,付星津只听到一句话:“一小时两块。”交了钱,就能在网吧取暖了。在网吧,付星津“玩玩游戏,大部分时间是睡觉”。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他离开网吧,去外面吃了顿炒饭,到超市买了《三十六计》《三国志》等4本书,还买了火腿、糖、饮料,之后再次返回该网吧,当晚在里面过夜。
1月5日中午,付星津在王串场一号路吃过饭,花11元打车去了万东小马路。此前,他曾住在这里,对环境比较熟悉。天很冷,他再次想到去网吧取暖,先是去了新月花苑旁的一家网吧,被拒绝了,说是“小孩不让进”,他又走到百米开外另一家网吧,这里“嘛也没说就让交钱”,到民警发现他时,他一直在此地逗留。
就这样,付星津在离家期间先后在两家网吧逗留,包括过夜。此间,他的父亲曾去这两家网吧找过,但是阴错阳差,其父去找时,付星津恰好不在,而其父离开时,付星津又无意间转到这里。就这样,才使得家长很快找遍了附近的网吧没有结果,而放弃了网吧找寻的方案。
流浪归来
回避沟通多数问题选择沉默
离家的经历给孩子带来了些许改变。付星津的母亲介绍,此前有时候,大人说了孩子不爱听的话,或所提要求他不愿意接受,通常会拌嘴,现在他基本会按照要求做,不同意也不作声。“孩子回家后交流一直不很顺畅。他愿意说的才会说,不愿意说的,怎么问都不说。”母亲的语气颇为无奈。
家长质疑
网吧为了赚钱就能不顾规定?
对于这次事件,孩子的母亲不无担忧地说:“作为家长,关于网吧的教育我们该讲的讲了,该做的做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网吧顺畅地允许一个12岁的孩子进入并且过夜?难道仅仅是为了钱?他们这样做,给我们家长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他们想过吗?如果任由这种现状下去,我们这些家长怎么做才能免于承担这种风险?在国家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仍然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相关职能部门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如何加强监管,才能让此类事件不再重演?”
对话付星津
为什么离家出走?
“拿了家里的钱,怕家长说”
为什么选择网吧?
“那暖和,有钱他们就让进”
提及为什么不回家的原因?付星津告诉记者:“因为拿了家里的钱,怕回家受责怪。”
对于为什么选择去网吧过夜,付星津说:“宾馆不让进,网吧暖和。”
因为孩子的回避,人们无从知道他的全部内心世界。其母经过艰难交流得知,付星津并没有到宾馆去尝试,就知道“宾馆不让进”。然而,他又是如何知道网吧可以过夜容身的?
据付星津的母亲介绍,付星津此前并没有去过网吧,他一直在家里上网,还得过计算机二级证书。家长也没有特别管制过他上网。在付星津的心中,网吧是一种什么样的去处?在这样年龄的孩子群体中,网吧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经过与付星津的交流,他的母亲得知,孩子离家的这3天,先后去了3家网吧,只有一家网吧对他说“小孩不许进。”在其他两家网吧,他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在第一家网吧,他只听到一句话:“一小时两块。”在第二家网吧,他还多听到一句话,“没钱了再续。”至此,网吧就成了这个轻率离家的孩子暂时的避风港,虽然坐着睡觉很不舒服,但总算是可以过夜了。
据介绍,付星津爱看电视、爱跟大点的孩子玩,而且“很有主意”。(记者高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