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从市消协获悉,去年本市消协共受理投诉3229件,投诉情况较为平稳,从投诉类别来看,百货类、家用电子电器类、服务类投诉合计占投诉总量的84.86%。其中,质量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家装类投诉呈上升趋势,美容美发行业亟待规范。
免费诱饵强行推销
美容美发行业问题大
美容美发行业投诉比例虽然不高,但问题较大,全年美容投诉占服务类比例的16%,行业经营行为亟待规范。有的美容机构以“免费体验”招揽消费者,美容过程中强行推介产品和服务,并极力向消费者推荐办理优惠卡、会员卡等业务,办理业务后,商家变更地点、更换服务标准却事先不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要求退卡时,商家则百般刁难,损害消费者权益。个别美容机构的美容产品以次充好,还有些商家拒绝为消费者出具服务协议或凭证,规避责任。
货不对板合同不明
家具家装类投诉上升
据统计,家具类投诉主要集中在家具开裂、变形、刺激性气味大;签订买卖协议时,家具规格、型号等标注不详;家具买卖过程中,样品与实物不相符,误导消费者,甚至有些品牌专卖店内卖杂牌家具,欺骗消费者。
此外,家装投诉显著上升,有多起因装修合同约定、装饰材料质量和工期延误及售后服务问题引发的家庭装修类投诉。有的装修公司使用的装饰材料以次充好,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标准,个别装修公司采用压低报价的方法吸引顾客,签约时模糊项目报价,装修中不断增项加价,结算总额远高出预算;加之双方合同约定不明,消费者主张的权利只做了口头约定,或者项目变更未作补充约定,发生争议后无据可查。
手机不三包占榜首
家电类投诉较为平稳
家电类商品中,手机投诉仍居榜首,全年共受理408件投诉,占家电类投诉的40.12%。某些品牌手机存在“隐性故障”,难以解决。消费者在购机15日内发现手机经常或偶尔出现非正常开关机、无故黑屏、白屏等现象,维修单位以送修期间未检查出问题为由搪塞消费者,或仅作维修处理,在消费者要求退换货时,发生争议;手机在“三包”期限内出现性能故障,维修部门客服人员只做口头说明,不向消费者出示检测报告、不按规范填写维修记录,以规避退换货责任。
此外,维修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成为投诉的焦点。手机包装盒上、说明书所标注的性能与实际不相符,经销商以旧充新欺骗消费者。在非正式渠道购买的“山寨机”“二手机”“拼装机”“水货”无服务保证,出现质量问题难解决,个别“山寨机”内置恶意扣费软件,消费者在使用时,手机自动向服务提供商发出定制增值服务短信,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电视机、空调的投诉较为平稳,共占家电投诉类的22%左右,主要是由于电视机维修备件不足,不能及时修理等现象,导致消费者不能正常使用;电视机使用过程中出现冒出黑烟、火花等现象,给消费者人身财产带来损失,而厂商却以超过“三包”期为由拒绝赔偿;甚至有些身份不明的人冒充售后维修人员,索取高额维修费,此后便再无法与之联系。见习记者白璐
节日促销花样多
票证实物要看清
春节将至,商家促销活动升温,就往年同期的消费情况来看,由于约定“三包”责任不明、不按时送货、口头承诺与消费凭证标注不符等,导致投诉过多。市消协为此做出消费提醒。
首先,约定“三包”责任不容忽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时候,对法律法规或规章未作明确规定,需要约定的“三包”责任、违约责任以及消费者本人较为关注的重要事项,最好签订协议或在购物或服务凭证上注明,以便日后一旦发生争议有据可查。
其次,消费凭证上的明示约定要看清问明。例如消费者在购买打折商品、样品,享受优惠时,商家往往会附带一些限制性条件,如“不可退货、不享受原会员优惠等”,这些限制性条件多印制或标注在票证或包装上。消费者一定要认真查看,如有疑问或异议的要当面提出,避免事后出现争议;如对商家的约定条款不能认可的,消费者最好不要选购。
第三,收验货物要仔细,维权要及时。消费者收到货物时,一定要当面开箱验货,仔细查看,发现问题立即提出,即便不能当时解决的,也需要求送货人员签字确认。诸如涉及商品外观划伤等问题,需要即时确认。(记者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