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月28日,陕西省韩城市煤炭局下发通知,要求工作人员参加当地一煤老板儿子的婚礼,而1月24日发生的矿难还在处理中。据了解,协调婚礼事宜的是市政府接待处的一位官员,而一旁维持秩序的人中,也有来自煤炭局和煤炭协会的人。据了解,该煤老板同时兼任市煤炭同业公会秘书长,连续担任韩城市两届政协委员(2月2日《华商报》)。
应该承认,无论是谁,都难免会面对诸如婚礼这样的“迎来送往”,煤炭局工作人员参加煤老板儿子的婚礼,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何况煤老板还是该市煤炭同业公会秘书长,并且是两届政协委员呢,这样的人在煤炭局人脉多一点,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但煤炭局以下发通知的方式,“自上而下”明确要求工作人员对婚礼“有所表示”的姿态,还是让人大开眼界。如果说这是为了“深入群众”的需要,而不得不采取的“越俎代庖”,相信很多人都会持理解的态度。毕竟,“深入群众”是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而根据经验,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煤炭局的工作人员,自然也不例外。
但据报道显示,就在下发通知的当天,很多记者因为之前的一起矿难事件还在煤炭局“刨根问底”,事故的善后事宜还没有解决。这样的时刻,本来应该重点处理眼前的悲剧性事件才对,这无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态度了。不过,我们看到的却是,尽管这边厢问题还没有解决,那边厢参加私人婚礼的通知却及时出炉了,这样“迫不及待”,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确是出乎人们的意料。按照普通人的思维,发生这样的矿难,像煤炭局这样的主管部门理应查清真相、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追究责任、加强监管、消除隐患、痛定思痛才是,矿难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即便悲剧已无可挽回,至少也应该做好亡羊补牢的工作。尤其是在遇难者“血仍未冷”的当口,做好善后工作是最基本的,与参加一个私人婚礼比起来,其轻重缓急不言自明。
这样的道理并不深刻,作为煤炭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也不会不明白。但韩城市煤炭局依然用类似“行政命令”的方式,置员工的自由于不顾,的确令人匪夷所思。文/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