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存款准备金率25日再度上调
2月12日,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央行再度出其不意地宣布,将于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距离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刚好时隔1个月。
此次上调完成后,银行间(除农信社外)的存款准备金率差异化增加,分别执行最高17%、最低14.5%不等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基数计算,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将冻结银行超过3000亿元资金。而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仍然维持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达到25.98%,虽然较去年末的27.7%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而央行在《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传递出了今年M2预期增长目标为17%左右的信号,也明确了今年的货币条件将从反危机状态恢复至常态水平。因此,流动性将成为央行的重点决策指标。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并不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分析认为,由于节前要保持资金充裕,因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从1月的后半月开始净投放资金,四周来已经累计净投放资金近7000亿元。数据同时显示,自2月20日至3月末,央行公开市场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近万亿元,是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较为集中的一段时期,这使得节后流动性回笼压力较大。因此,选在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回收流动性。
此外,1月份前两周的新增信贷突破万亿元,也是直接导致年内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之一。而2月份尽管较1月份的新增信贷速度有所回落,但地方分行抢规模的情况并未得到完全遏制。据了解,截至春节放假前,新增信贷规模虽不及1月份的前两周,但依然令人咋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或许是央行再度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原因之一。此前有消息称,在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间隙,还有部分银行因信贷投放过快,而遭到监管机构惩罚,被额外要求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认为,合理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有利于抑制银行放贷冲动,特别是有助于防止3月份信贷出现季末冲高,从而实现监管机构期望的均衡放贷。
专家:未来加息将更为谨慎
时隔一个月后,央行再度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节前宣布,从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分析师估计,根据1月底的存款数据估算,此次调整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3000亿元左右。对于未来政策走向,经济学家认为,上调准备金率对冲流动性,主要是针对1月份信贷和M 1增速较快,但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以数量工具为主,三季度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央行2月至3月份即将到期的票据高达8000亿元。现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为了对冲这8000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如果不对冲,就意味着要向市场注入8000亿元,这将加剧本来已经非常充裕的银行体系流动性。提前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对冲流动性,将加息延后,同时降低央行发行票据的成本。
巴曙松认为,与2009通过大量信贷投放增加市场流动性相比,2010年的流动性增加可能会由外部流动性和内部流动性共同推出,鉴于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出口的快速增长,预计出口增速还将持续一个季度,不排除海外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因此央行对流动性过快增长进行预防,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最好的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对流动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春节前央行有大量现金投放,春节之后要考虑流动性回笼问题。二是巨量到期资金“逼迫”央行回笼。2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创月度历史新高。三是要防通胀,尽管1月份C PI1.5%的涨幅显示当前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物价小步回升的趋势已经形成,再加上春节来临,2月C PI很可能进一步攀升。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表示,尽管物价水平仍处于低位,但通胀预期压力有所显现,必须对当前的物价形势保持警惕。因此,这也成为了在节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
对于未来政策走向,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目前货币流动性仍旧较大,年内可能还会上调2-3次准备金率,而利率这种较强力工具,央行会慎之又慎。
对于此举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巴曙松指出,从以往来看,第一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对市场的冲击更大,可视为政策基调的转向,而第二次第三次再调,对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