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键词人才培养
改变考生“一选定4年”模式
引导学生“零距离感受专业,近距离观察市场”
刘书瀚校长告诉记者,作为商科人才的培养学校,商业大学最该有市场意识。因此,早在2003年,学校就对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位,明确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精神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商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如何与市场需求对接进行改革探索。
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努力改变过去传统专业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模式由强调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体的转变。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空间和选择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2003年起,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入学两年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重新选择专业。为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专业的范围,商业大学制定了在学科类别内和跨学科选择专业的办法,并且允许在校学生选择进入开办的新专业(如金融信用、期货、高尔夫经营管理、会展等专业方向),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顺利就业搭好平台。刘书瀚校长认为,这一改革制度的实施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零距离感受专业,近距离观察市场”,使专业教育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它不仅改变了考生“一选定4年”的模式,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潜能。与此同时,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搭建学科基础课平台,开办新专业,实施体育课教学改革并且加大英语、法律、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的比重,为学生全面成才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在全民创业的今天,商科的学生更加要有创业精神。为此,学校还组建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开办企业家论坛,实施创业教育。刘书瀚校长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为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关注高考
大学校长高端访谈(十三)
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刚刚过完30岁生日的天津商业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这30年却是中国商业日渐繁荣的30年,天津商业大学的教育也随之完善着自己的育人体系,创新着自己的育人思路,培养着可以富国富己的商科专业人才。
天津商业大学校长刘书瀚介绍,商业大学在2003年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开始重新定位,确定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的办学思想,先后在改革传统专业教育模式、打造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国际化合作办学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专业建设
突出特色让“冷专业”变热
注重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
天津商业大学的专业以应用性为主。对于应用性专业来说,适应社会需求,就是适应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刘书瀚校长表示,在专业建设中,学校注重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引导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后,有相应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为依托。为实现这种“对接”,学校以特色专业建设为载体,结合实际提出了打造特色专业的五个途径。这五个途径是:发挥优势,提升传统专业建设水平;强强联合,拓展中外合作专业领域;优势互补,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凸显特色,实施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展市场,开设具有中国本土优势的专业。
比如,在中外合作办学上,2004年学校与美国州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合作培养酒店及旅游管理学生,使一个传统的且就业市场不很好的专业,通过引进该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毕业时授予中美双方学士学位。截至2009年7月,该专业已毕业两届学生194名,其中有60余名考取了国外高校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全部被国内外知名酒店集团、游轮公司录用,毕业生深受业界欢迎和好评。现在校生已有千余名,供需比达到1:3,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再比如在校企合作办学上,2005年学校与LG集团联合培养制冷方向本科生,2006年学校与深圳市爱迪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珠宝制作与营销方向的本科生,2008年学校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期货方向)本科生。今年与企业合作开办了金融学专业信用管理方向、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性强,更好地体现了学校服务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作为商科人才的培养学校,商业大学最该有市场意识。
-在全民创业的今天,商科的学生更加要有创业精神。
-对于应用性专业来说,适应社会需求,就是适应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