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许多在读大学生,尤其是女生成了婚介会员的生力军。她们综合素质高且年轻,距离剩女时代尚远,为什么她们要加入到急婚族的行列?对于在校女生校外征婚现象,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心理学家则认为,有预见性地避免踏入剩女之列是一种积极的面对。在校生征婚有其积极意义,征婚者至少可以在婚恋交往中让心智成熟起来。
征婚条件
男方有一定经济基础
22岁的女生王坤(化名),就读于本市某高校三年级。女孩虽然长得并非花容月貌,但也文静秀气。记者在马场道一家婚介所遇到她时,她正和妈妈翻看一本最新的男士会员信息名录。她说,自己是两个月前入会的,是被妈妈拉来选择相亲对象的。
谈话中得知,王坤一家都是地道的天津人,爸爸在邮局上班,妈妈病退在家。眼见邻居家的女儿当了白领却成了剩女,王妈妈担心自己的女儿也被耽误了,下决心在女儿毕业前,要帮她找到个可心的人。对妈妈要带她去征婚的决定,王坤开始还有点儿抵触,但还是接受了安排。
“征婚也不仅仅是征婚。”王坤坦言,“妈妈的做法是出于两种考虑。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比比皆是。如果能征到一个适合的婚姻伴侣,他又有实力帮我解决就业问题,那就再好不过了。我所学的专业不是什么热门,就业有很大压力。如果毕业后,没有合适稳定的工作,找对象也会成问题。”
王妈妈给女儿定了几个征婚条件,首先男方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较稳定、有前途的工作,相貌中上即可,年龄差距别超过10岁。如果条件好,年龄稍大点儿也可以接受,但最好能帮女儿找到个体面的工作。而女儿也认同妈妈的观点,“也得是个投缘的,否则日后不好培养感情。”
记者问王坤,为何不在同学中寻找条件相当的。王坤回答很爽快,“从毕业到就业连自己都安顿不好,尚需家人出力,哪里还有能力再照顾女友?不如找个上班或者事业有成的人,这些人都很成熟,也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调查显示
把征婚当成缓压强心剂
日前,记者走访了本市学府、一见钟情、益良缘等婚介所。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大学生的会员登记资料占了近一成的份额,男女比例约为1∶6。很多在校大学生是在家人的要求下入会的。他们走进婚介所,或是因为害怕将来被剩,或是担心就业压力太大。这些在校大学生就这样早早地迈进了急婚族的行列。这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征婚者将征婚当做了缓解压力的强心剂。
一见钟情婚介中心某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在该婚介中心登记的在校女生中,在读研究生只有两三名,但在读的本科生则有几十名。这些在校生征婚的条件较高,要求对方有房有车,有经济实力,学历还得与之相当。很多女孩甚至表示,只要对方经济条件优越,有婚史也可以考虑。
对此,许多大学生表示,现在社会对待青年人的婚恋思想已经宽容了。大学生在读期间都可以结婚了,征婚就更算不了什么了。征婚毕竟也是走向婚姻的途径之一啊,如果能通过征婚顺利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共同分担就业、情感、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但也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环境单纯,社会环境相比而言就复杂多了,没有走出校门就和社会上的人交往,这种不对等在某种意义上会给征婚女生带来风险。在校期间,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重,多长本事力争自己走入社会后能立足,谁都不用依靠。如果功利心太强的话,婚姻关系即使建立起来也未必牢靠。
功利心太重
婚姻不牢靠
阳光青鸟心理咨询工作室督导董浩分析,在校大学生中特别是女生在成长中危机意识逐渐增强,她们不想成为剩女。在心理学中,应对危机时候有解决、求助等办法。即使征婚的女生最初有以此缓解自己压力的想法,那也是合理的。相反,逃避、否认并不是积极应对危机的办法。既然在校大学生早就被允许可以结婚了,征婚自然也是无可厚非。家长和老师不要因噎废食,绝对否定在校生征婚的积极意义,应该给孩子一个学习婚恋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家长只需适时地给予引导。
当然,新生代征婚者在心理不成熟、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出于功利一心想拿青春去换物质的想法绝对要不得。一旦年轻人有了不正确的婚恋态度,仅看重物质而忽略对方的品质,就等于给看似幸福的婚姻埋下了不幸的隐患。值得提醒的是,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