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日本财务省昨日(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新买入日本国债再创新高:7352亿日元,该数字超过今年1~4月的总和(5410亿日元),而前4月中国对日本国债购买量(5410亿日元)却是比2005年全年多了一倍以上。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历史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总计增持2538亿日元日本国债,创下当时新高。但在去年净卖出787亿日元日本国债后,中国今年上半年又开始逐月增持日本国债,尤其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势最严峻的5月加快了购买日本国债的步伐,使得今年前5月增持日本国债总额超过1.27万亿日元。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尤其是扩大到其他亚洲国家的话,日元的升值压力会加剧。
日本紧张关注中国动向
中国大幅增购日本国债的消息,使得不少日本网民在网络上鼓吹警惕论,网民认为中国已经持有庞大的美国国债,现在又大量增购日本国债,心怀叵测。
媒体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分析人士指出,现在尚不能断言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是否是一种新趋势,但苏格兰皇家银行外汇问题战略分析师格雷格·吉布斯表示,与美国不同,东京不会对外国央行持续增持日元资产的行为持欢迎态度。
鉴于日本的经常帐户处于盈余状态,该国不需要此类资金流入帮助稳定日元,日元升值可能导致日本出口商受损失。
吉布斯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就可能导致日中关系吃紧。”
日印合作欲“牵制中国”故中国增持日本国债?
据凤凰卫视7月8日《金石财经》节目报道,日本跟印度政府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了第一次的外交和防务部门副部长级的定期对话。
印度媒体称,日本政府近期放松了多家印度防务开发机构的管控,日本公司也可以参与到印度防务和民用核能开发的竞标当中,但同时印度却加大了对中国企业的产品的限制,就在昨日,印度发布了黑名单,禁售联想、华为等25家中国电信设备商的产品。
日本经济增长现在有趋缓迹象,最新的数据显示了反映企业资本开支的核心机械定单三个月来第一次出现按月下降了9.1%,大于市场的预期。日本经济不好,需要依靠中国,但是现在似乎发生了一定调整,希望跟印度加强合作,有“牵制中国”的嫌疑。
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必进行政治化解读
国家外汇管理局本周连续发表了连续发表的有关外汇储备管理的二则声明,在第二则声明中,管理局称投资是根据经济因素做出的判断,美国国债市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市场。它表示,北京将会根据市场表现对其持有的资产进行调整,“对此不必进行政治化解读”。
这份声明采用了问道形式。其中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否会将外汇储备作为‘杀手锏’或‘原子武器’?”回答是:中国是“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不追求对投资对象的控制权”。
路透社指出,这一声明似乎意在打消美国及其他方面对于北京是否会在政治争端中扬言抛售美国国债或其他资产以惩罚对方的疑虑。中国是华盛顿最大的外国债权人,光是在美国国债上的投资就超过9000亿美元。
法新社指出,中国为其投资巨额外汇储备的方式辩护,称有关疑虑是没有根据的,表示它是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投资的。
专家观点:
外储多样化意味着主动性增强
中国外管局强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外汇储备主要还是为了保障资产的总体安全。中国外储投资在资产种类配置上既有政府类、机构类等投资产品,也有公司类、基金类等资产;在货币层次上,既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传统主要货币,也持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形成了一个分散的组合,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据《法制晚报》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冯鹏程指出,日本的国债,也许从财务收益上比不过美元资产,但是作为中国实现外储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持有一定量的日元资产还是有利的。向单一国家借太多的钱总不是好事,而多样化就意味着在处理相关问题上主动性的增强。冯鹏程举例说,这就好比一个人交朋友,多交几个朋友,自己的主动权就多一些。日本舆论的“警惕论”是杞人忧天。
有利于推动东亚经贸一体化进程
还有分析指出,增持日本国债体现了中国对日本民主党政府的支持。自民党时代,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找不到根本解决的办法。民主党时代,日本向中国靠拢,中国购买日本国债,支持日本经济发展也是一种考虑。
日本与中国的经贸交流密切,分别是双方经贸交流对象比重的前几位。纯粹为了经贸的稳定性,即绕过第三方货币,为双直接货币结算作准备,中国也理应增持日本国债。再有就是日本政坛发生了变动,相对亲亚的民主党上台,将致力推动东北亚的经贸一体化,如果货币债务方面互持多了,将更加有利于一体化进程。最后,日本毕竟是传统的技术强国,最坏的情况发生即日本破产,还是有其精湛的技术产业做抵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