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建设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这本是本市有关部门缓解“停车难”采用的办法。然而,在增加了停车空间的同时,进出停车场速度太慢,却成为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这一新办法的一个瑕疵。
大胡同附近停车楼
排队半小时开出停车楼
昨天,作为有车一族的市民郭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讲述了自己周末开车出行的“不容易”。
上周六下午两点多,郭先生开车到大胡同购物,眼见周边的停车场都停满了车,他于是把车开到紧邻海河的停车楼里。随着缓行的车队驶入停车楼,在一楼至四楼都找不到车位的郭先生直接把车开到了五楼。
下午4点多,购物回来取车的郭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准备交费驶出停车楼的车辆竟然从一楼排到了四楼。“当时的场面很‘壮观’,大家都特别烦躁,还有不少车在响喇叭。我开到一楼时看到,停车楼还增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在收费岗亭外面帮助司机刷卡,可即便是这样,我从排队到出停车楼还是用了半个多小时。”
“那么大的停车楼只有一个出口,停车刷卡又比较费时,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排队,再加上停车楼的收费比露天停车场贵,要不是没有办法,我肯定不会把车停到停车楼里的。”郭先生无奈地说。
百脑汇地下停车场
进场找车位花掉半小时
“都知道百脑汇那里不好停车,我还特地选择中午时段开车去买电脑,大约11点40分到的,地下存车场外面有五六辆车排队等待,周围存车场车都满了,我只好耐着性子等着。”
在唯一的入口排队等了20分钟,郭先生才将车开进位于百脑汇地下的存车场,绕了两圈好不容易才找到车位,这又花去郭先生8分钟的时间。“地下停车场出口和入口都只有一个,光在进口取卡就用了不少时间,进出速度又慢,这样太耽误工夫。”
停车楼停车场设计
不应该只考虑容纳量
如今本市正在大力建设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以期通过“向地上地下要空间”的办法缓解“停车难”的问题。然而,从郭先生的遭遇来看,效率成为影响停车楼与地下停车场作用的一大问题,“停车慢”,这一出现在停车楼与地下停车场的新现象,使得有关部门借其缓解“停车难”的初衷大打折扣。
对此,市民陈先生认为,设计时,停车楼的容纳量和进出的速度都应该充分考虑。一座容纳六七百辆车的停车楼,如果只有一个出口,遇到车流高峰,势必会出现拥堵。市民刘先生则希望,全市的停车场可以统一使用“一卡通”刷卡,“进出停车楼就会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