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刊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某区“女接待”模仿领导签字,以“政府公务费”名义虚假报账1235万元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本案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广泛采访,多数受访者认为,一些公共财政的资源在使用时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的审批程序。目前也存在一些审批程序,但是这种审批程序可能是各部门自己就可以决定的,或者是各地方在行政系统内部就可以决定的,缺乏外部的监督和制约。而且,公共财政中支出这一部分的使用情况并没有对社会足够地、及时地、充分地公开。因此,公众无从知晓,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监督规则就很容易被规避。
专家认为,降低行政成本、遏制“领导签字”的权力,需要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加强日常监察力度
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约28倍,而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却增长了87倍。而且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2003年就已上升到19.03%。
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某区党政办公室一名接待员,3年来冒充该区党政办主任、区委、区政府领导人的签名,通过填写经费报销单、差旅报销单、涂改报账凭证等手段,从该区会计核算中心以“政府公务费”名义虚假报账1235万元(见《法制日报》8月19日9版)。
此事经本报报道后,即引起社会热议。许多人都忍不住问:巨贪女接待只是倒在了模仿领导签名上,如果是领导真签名将会栽在哪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