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博物馆是陈列文物的圣地,是集中展示文化实力的殿堂。天津邮政博物馆文化实力何在?
文化标志。历史学家说:近代百年看天津。百年天津看什么?没有说。愚以为,邮政必居其一。从历史上看,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1878年3月创办至1882年,天津乃全国邮务活动的组织和指挥中心。1878年7月,天津首发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就是说,天津是近代邮政之根,是中国集邮之源。兄弟省、区、市没有这样的荣耀。邮政作为天津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当之无愧。得天独厚还在于,全国仅存的建于清代的邮政局房——“大清邮政津局”旧址“回归”邮政。由它来做标志,实至名归,当之无愧。诚如来新夏教授所言:“天津邮政既有近代邮政发祥地的光荣历史,又有大量文献实物的积存,在卫城、老街先后消失的情况下,无疑它已是天津独一无二的文化标志。”如今,天津邮政博物馆建成开馆,冯骥才先生10年前说的“这座楼就会‘开口说话’。一部分历史就要复活,一宗埋没已久的财富就会闪出光彩”的预言变为现实。
文化底蕴。一位文化名人说,天津邮政是一个有文化的企业,职工是一个有文化的团队。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历史的了解并引为自豪。事实正是如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他们一直不懈地追根溯源,寻找收集昔日的文物、史料,广泛拜访局外同行、有关专家,讨教探宝。查阅档案五六千卷,摘抄、复印资料字数逾亿,文物征集屡有收获。这次博物馆展出的,既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又有弥足珍贵的近代档案。如近代邮政创办英文原档、大清邮政舆图、纲要,不同历史时期的通告、通令、公函、护照等,数不胜数。各种年鉴、邮报、邮刊、专著、资料汇编,早年的邮票图稿、印样、邮票、明信片、实寄封,各种照片、图表、邮政用品用具,等等,琳琅满目。这些,既方便人们了解天津邮政的历史地位,又显示了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真实内涵。
文化包容。天津邮政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对古老的邮驿文化,国外近代邮政文化,传统的书信文化,百余年的集邮文化等,或取其精华,或实行“拿来主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发展自己。典型的“代表作”即:洋人发明的邮票上印中国大龙。一份《五一公告》,是中国近代邮政最早的法规文献。一部《中国邮驿史料》,是古老邮驿文化精华。万里邮路,被专家称作通向西部的又一条“丝绸之路”。1914年,天津被派为国际包裹互换局,成为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同年,两列“火车行动邮局”建立,使中国邮政直接走出国门。古今结合,中外接轨,成为天津邮政文化不竭的源泉和最为显著的特点。
文化出新。作为百余年的老字号,天津邮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围绕编写《天津邮政志》,老将新兵,挖“山”不止,不断有新发现。为了方便自己,同时与世人分享,故对其中重要史料、资料,及时组织人力物力,翻译、注释、精选、编辑、公开出版。这样,有了《天津邮政史料》、《中国邮驿史料》等图书约30部。两部“史料”先后在国内、国际获奖,前者并直接推动了近代邮政诞生、大龙邮票等项研究活动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