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型导弹艇在演练中对海上目标发射反舰导弹。
用钢铁和芯片打造传奇水兵——“英雄传人”智勇双全
传统的思维马达,很难驱动新型战艇。打赢未来海战的人才,不仅靠钢铁锻造,而且必须用“芯片”武装!
一场旨在增强官兵信息化意识的“头脑风暴”席卷全艇。
——从技术的视角审视战争规律。集中收看高科技战争纪录片,隆隆炮声犹如重锤击鼓:存在“代差”的战争,胜负的天平是一边倒的!
——从军人的视角审视使命的担当。全艇上下围绕“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能力素质”展开研讨,大家深知:驾驭信息化装备,打赢信息化战争,责无旁贷。
——从超越的视角审视失败的意义。组织分析失败原因,查找工作差距,使官兵们形成共识:转型中跌几跤、走点弯路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敢闯、敢试,不怕失败。
初春的一天,东海演兵场,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新型火炮首次对抗射击拉开帷幕。
“脱靶!”一个不愿承认的事实出现了。
出海归来,余于淼白天一头钻进指挥室仔细查证数据,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梳理射击过程;枪帆班长张建双“猫”在舱室里摸索,1个月下来,人瘦了3公斤……不久后,第二次对抗射击再次展开,一阵暴风骤雨般的炮声响过,目标被准确摧毁!
在“英雄艇”,人人争当“英雄传人”。翻开官兵的履历表:
——一支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在突击中诞生。官兵拥有各类各级专业技能证书,80%的官兵受到2次以上专业技能培训。
——一支高素质训练骨干队伍在突击中崛起。在各级组织的军事技术比武中,13次夺冠,21人夺得个人前三名,32人被表彰为精武标兵。
——一支技术精湛的装备保障队伍在突击中成长。“一摸晓”石晓荣、“雷达神医”宋冼昊等10多名官兵成为精通装备维修保障的“小专家”。
用忠诚和执著续写传奇历史——“无影利剑”谁与争锋
今年3月的一个深夜,大雨滂沱。突然,急促的战斗警报划破宁静的夜空。从睡梦中惊醒的水兵,一跃而起,箭一般冲向战位,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备战备航……
数分钟后,导弹快艇咆哮出击,借着夜色掩护悄然疾进,摆脱“敌”机侦察、穿越“电磁迷雾”、闯过染毒海域……东方破晓时,准点到达指定海域,完成攻击准备。
这标准那标准,打赢才是硬标准。
一次演练,在抗击“敌”来袭导弹时,由于作战口令层层传递,作战指挥程序繁杂,战艇不幸被导弹“击沉”。
摔个跟头捡个明白。官兵们通过实际演练、反复论证,优化指挥程序、口令,结果从搜索、发现到攻击目标,大大缩短了时间。
现代海战往往是“一局”定胜负。他们坚持按打仗标准训练,刻意设置各种险局、难局、危局,把对手设强、把环境设真、把课目设难。跨区远航训练,从不避开风大浪急的日子出航;水兵熟睡时,“紧急备战备航”的急促铃声会突然响起;烈日酷暑下,损管灭火训练照样进行,而且有意把柴油换成汽油,动作稍慢一点人就会被火焰灼伤;执行演习任务期间,冷不丁就会发生遭敌机空袭、被潜艇跟踪、受鱼雷攻击等各种紧急情况……
在一次次紧贴实战、提心吊胆的砺练中,“英雄艇”官兵练出了一身胆气和本领。
为了打赢下一场海战,“英雄艇”官兵们殚精竭虑,枕戈待旦。一天深夜,余于淼头脑中突然冒出一个课题:能不能依托岛岸蛰伏,利用导弹出色性能,对目标实施迂回打击?
查资料、画图纸、做运算,一夜无眠的余于淼兴奋不已。此后的新战法检验性演练,多枚导弹从不同方向直扑海上目标,完成最后致命一击。
用忠诚和执著,“英雄艇”续写着自己的传奇历史。入列以来,先后圆满完成10多次重大战备演习任务,多次被海军、舰队表彰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和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沧海横流,本色依旧。英雄战艇犹如一柄无影利剑,在惊涛骇浪里纵横驰骋,在波诡云谲中雷霆出击,时刻等待着祖国和人民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