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对整治买官卖官进行了部署。中纪委、中组部又联合下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坚决抵制选人用人中的腐败现象。可见这个问题已很严重,中央要施以重拳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想升官是人之常情。如何才能升官?除了个人努力工作外,还要借助一些无形的手,由此形成选人用人机制。无形的手分上下两方面,下面的手往上举,因此有选举、推举;上面的手往上拔,因此有选拔、提拔。同样都是手,力量却不同。在现实中,有相当多的地方和部门,上面的手力量远远大于下面的手。决定让谁升官,领导说了算,甚至是一把手说了算。尽管也搞民主测评,那也是仅供参考,甚至是走过场。下面的手是用于填选票的,上面的手是用于拍板的。这时,谁还掂量不出该讨好哪只手吗?
讨好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送礼甚至行贿,于是就有了买官卖官。听说有的地方,买官已形成“潜规则”的价目表,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各有各的价码。同等级别的官,所掌管的部门油水多少,价码也不同。大家明知这事不对,摆不到桌面上,但也只能心照不宣,照章办事。甚至那些确有能力、表现突出的人,也不敢坏了规矩,满心的不情愿也只好从众。这种“政治生态”一旦形成是非常可怕的。
买官的钱就是一种投资,总是要图回报的。等到自己当了官,不是又能向别人卖官了吗?当官就有权,就会有人求,总能把当初买官的钱赚回来。凡是掏腰包买官的人,怎么可能是为了当官以后廉洁从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以前,总能在报纸或文件中看到一句话,就是反腐败要从源头抓起,可是没往下说源头在哪里。最近有专家分析认为,在各种腐败现象中,选人用人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也是一切腐败之源。这个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么多年了,腐败案件没少查,贪官没少抓,不能说没有震慑力,可还是有人“前腐后继”。根本原因是没有铲除“腐植土”。买官卖官现象,当然是应当监督和查处的,但在具体落实上,总是要打折扣。其一,管纪检的官均不是一把手,怎么能有效地监督一把手?其二,在潜规则盛行的地方,纪检的官也要买,他还去监督谁?其三,买官卖官是暗箱操作,两厢情愿,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就难免知而不查、查而不全、查而不深、查而不处。只要有漏网之鱼,就会有人出于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甚至走而无险。
根治买官卖官的根本出路在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用制度来铲除“腐植土”。凡是出现买官卖官的地方,必然是轻视了下面举的手,纵容了上面拔的手,民主变成了“官主”,法治变成了人治。古人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用到今天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能让你上去也能让你下来。只有加大下面举的手的分量,民不举的官不能拔,才能从不许买官转变为不需买官,从不许卖官转变为无处卖官。能不能当官,要看你是否合民意、谋民利。你把腰包里的钱给了困难群众了,还有可能当官,给了上级领导了,反倒当不成官。到那时,买官卖官也就不消自灭了。源头治理了,贪官也就无法生存,因为下面那只手不会托着他。孙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