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为期3个月的渤海休渔期正式结束,昨天,滨海新区近500艘渔船开海捕鱼。记者惊喜地发现,多年未在渤海湾成群出现的中国对虾形成了虾汛,渔民每网次可捕获100公斤以上,今秋会有更多美味对虾丰富市民餐桌。
昨天上午9时,记者在北塘码头看到,渔民们举行了庄重的祭妈祖仪式。随后,100多艘修缮一新的渔船开足马力驶向渔场。在岸边,前来采购海货的商贩和市民早已在这里翘首以待。渔民老刘凌晨已出海下了一网,返回后的他站在船上告诉记者:“看第一网的样子,今年的收获应该不错,对虾、皮皮虾、海蟹等海货的数量明显多于往年!”
10时30分左右,潮水退去,不少出海的渔船已经陆续返港。这些船刚停稳,许多商贩和市民便一拥而上。“皮皮虾20元一斤,海螺15元一斤,海蟹20元一斤,中国对虾50元一斤……”吆喝声此起彼伏。从市区专程前来“抢海货”的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这可是秋后的第一批海鲜,买回去给一家人解解馋。”他这一趟足足买了400多元的海货。
“今年最让人惊喜的是,中国对虾形成了虾汛。”滨海新区水产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对虾全身由20多节组成,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是渤海海域传统的海货,备受市民喜爱。可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局部海水污染,近海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野生中国对虾近乎灭绝。
2006年本市开展增殖放流,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殖放流中国对虾等各类苗种50多亿尾,正在逐渐形成虾汛。首日开海,许多渔民反映,一网下去可捕上百公斤以上,单船日产量最高达到300公斤,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这些美味的海鲜也将陆续端上市民餐桌。本次开海将延续到11月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