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简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综合 作者: 编辑:张麒麟 2016-04-24 16:26:00

内容提要:1860年,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埠,其后天津陆续出现了9个国家的租界。同时迅速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近代百年,南北文化的交融,中西文明的碰撞,使天津由传统的京畿门户迅速成长为引领变革潮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五大道鸟瞰图

  1860年,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埠,其后天津陆续出现了9个国家的租界。同时迅速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近代百年,南北文化的交融,中西文明的碰撞,使天津由传统的京畿门户迅速成长为引领变革潮流的国际化大都市。风云际会,往事如烟,当年的喧嚣与繁华虽已落幕于历史的尘埃,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大批弥足珍贵的历史风貌建筑。五大道就是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最集中的地区,区内共有房屋2千余幢,其中被市政府确认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443幢。五大道占地约131公顷,由成都道、河北路、洛阳道、新华路、南京路、马场道和西康路围合而成,街区内共有23条道路,其中有5条道路贯通街区,所以被居民们称为“五大道”。

  五大道原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坑塘,1902年扩充为英国租界。1916年开始,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之机,吹泥垫地,填洼修路,开发了这一地区。当时五大道地区是按照西方现代“花园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的,功能布局合理、居住环境舒适、路网布置与配套设施完善,建筑风格纷呈,建筑艺术多样,展现了西洋古典、巴洛克、折中主义、各国民居、现代建筑、中西合璧等多种建筑风格。五大道既是当时高尚居住区的典范,也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五大道还是名人荟萃之地。自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居住在五大道的各界名人近百位,有爱国人士张学铭、起义将领高树勋、民国总统徐世昌、曹锟、清王朝末代庆亲王载振、著名实业家李勉之等。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万国建筑云集的建筑之美,近代历史的文化内涵,是五大道最本质、最动人的魅力所在。那迷人的建筑氛围与悠远的历史人文气息,使五大道成为天津,乃至中国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与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五大道地区的演变与发展,反映出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事实,她是天津城市成长的历史见证。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市政府持续组织开展了五大道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整修了沿街建筑和区内道路。2005年9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应势而生,依法在全市确定了6批共877幢历史风貌建筑,使保护事业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理念,一大批严重受损的历史风貌建筑得到了精心维修,恢复了历史原貌,凸显了天津“大气洋气、清新亮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同时市政府出资组建国有独资公司,对包括末代皇帝溥仪旧居(静园)、庆王府历史文化精品酒店区、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先农大院等百余幢历史风貌建筑实施了整理修缮和建设运营,使历史风貌建筑的社会综合价值得到有效提升。整修后的历史风貌建筑及街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4年五大道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4年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创新典范”荣誉称号。历史风貌建筑已经成为展示天津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游客来津旅游必游历史风貌建筑,身临其境,亲眼凝视百年洋楼上斑驳的砖墙,亲耳聆听庭院深处里悠悠的古风,亲手推开名人故居中尘封的大门,静静徘徊于恍如隔世的交错时空。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