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提示:暑假儿童安全教育 给您支上几招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新报徐燕 编辑:张瑜 2016-07-18 09:05:22

内容提要:暑假到来,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碌,而让孩子独自在家,但儿童由于好奇心重、活泼好动,做事不分轻重,极易忽视身边安全问题发生意外。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国共有1624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火灾中遇难,占火灾死亡人数的18.6%,少年儿童已成为火灾受害者中的高危群体。另外,近五年来全国因小孩玩火引发的火灾多达2.7万起,直接导致264人死亡。

  天津北方网讯:暑假到来,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碌,而让孩子独自在家,但儿童由于好奇心重、活泼好动,做事不分轻重,极易忽视身边安全问题发生意外。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国共有1624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火灾中遇难,占火灾死亡人数的18.6%,少年儿童已成为火灾受害者中的高危群体。另外,近五年来全国因小孩玩火引发的火灾多达2.7万起,直接导致264人死亡。

  暑期家庭安全隐患多

  夏季炎热温度大幅上升,平均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平均日照时间增长,阳光直接照射强度高。家庭中使用或存放的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如煤气、液化气、车用汽油、油漆、香水、摩丝等等,保管不善或使用不当,在夏季非常危险。广大群众在暑期尤需注意以下三种容易引发火灾的诱因。

  用电事故是火灾一大杀手

  夏季温度高,天气炎热,现代化家庭大功率电器使用增多,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纷纷登场。很多家庭常常是几种电器同时使用,而且用电时间也相对延长,一天24小时多种电器都在不停地运转。一旦用电不慎或电器超负荷运转,线路过热,很容易造成电线短路等故障,引发火灾。特别是有些电器由于老化,使用时间过长,加上通风条件不好,积热难散等问题更是容易发生电器爆炸和火灾。

  气候异常导致“火魔”乘虚而入

  夏季气候异常,天气多变,除高温外,还常常出现雷电、暴雨、暴风。由于一些私宅缺乏防雷措施而隐患重重,雷击事故频频发生;暴风天气容易刮断电线电缆,高温干燥易产生静电,暴雨频频,电气设备容易受潮漏电……这些季节性的自然灾害,都大大增加了家居生活中火灾发生的几率。

  驱蚊用品频繁引发火灾

  夏季蚊虫猖獗,扰人不得安宁。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使用一些防蚊、灭蚊的用品,如蚊香、蚊帐、驱蚊器、灭蚊剂等。这些用品虽然驱逐了蚊虫,给我们带来了片刻安宁,却或多或少地给家居安全带来隐患。蚊帐等物轻、薄,容易起火,且火势蔓延速度极快。喷雾灭蚊剂受热膨胀或猛烈撞击,易燃易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蚊香,由于蚊香点燃后,有明火而且温度很高,常常引发火灾。

  暑假孩子无心纵火

  学生放暑假了,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里,孩子们无拘无束,呆在家里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很多家庭,由于大人忙于工作,小孩子常常独自呆在家里,无人照管。学大人做“假烧饭”游戏,在床下或其他黑暗角落划火柴照明寻找皮球、玻璃球、弹子等玩具,模仿大人燃火吸烟,在灶台上点火玩,玩火柴、打火机……小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一不小心,就会忙里添乱给家庭带来火灾事故。

  安全教育

  家长对孩子应当加强管理教育,切实负起责任,使他们认识到玩火的危险性,做到不玩火。平时要把火柴、打火机等引火物放在小孩看不见、拿不到安全可靠的地方;不要让小孩模仿大人吸烟玩火;更不要让小孩在野外玩火。要经常提醒并教育孩子熟记家庭火灾逃生线路,掌握用火、用气、用电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相关应对措施。同时,家长尽量不要将小孩子独自留在家中,以防孩子玩火引发火灾。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择假期带孩子外出游玩的家庭不在少数,做好消防安全必不可少。要切记出行往返坚决不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下榻宾馆旅社或者到商(市)场居住消费先看清“安全疏散示意图”,找准陌生环境的“出路”;进入旅游景区不携带和乱扔火种,杜绝林地生火、玩火等危险行为。

  暑期高温燥热,电影院、网吧、游泳馆等公共场所多会成为学生娱乐消暑的好去处,进入上述场所后,要事先留意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通道方位和设置路线,并仔细查看其是否畅通,灭火器具配备是否齐全,确保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逃生。(北方网编辑张瑜)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