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数万斤鱼洄游受阻遭哄抢 留下遍地鱼血(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周丹 卢俊糖 周翔宇 编辑:包天墅 2016-07-26 06:52:00

内容提要: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湖北汉江数万斤鱼洄游产卵撞上大坝遭哄抢。昨天下午,记者致电襄阳市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目前已采取了渔业捕捞管制措施,并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监管,不准市民哄抢,保护汉江渔业资源。同时,当地渔政、海事和公安部门也将一起整治非法捕鱼行为。

市民哄抢后留下遍地鱼血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湖北汉江数万斤鱼洄游产卵撞上大坝遭哄抢。昨天下午,记者致电襄阳市水产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目前已采取了渔业捕捞管制措施,并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监管,不准市民哄抢,保护汉江渔业资源。同时,当地渔政、海事和公安部门也将一起整治非法捕鱼行为。

  鱼类洄游产卵撞上大坝遭哄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大坝下有数万斤鱼洄游产卵受阻,有人借机哄抢群聚于发电机泄水渠内的鱼。24日,当地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崔家营有4台发电机组在发电,每台机组下的泄水渠里挤满了草鱼、青鱼、鲢鱼等,泄水渠的地面平台上还有大摊血迹。

  当地渔民介绍说,这些血迹是哄抢洄游鱼群时留下的痕迹,哄抢者最多时有十几人,他们用大挂钩挂泄水渠里的鱼,一竿甩下去,至少可以挂3条鱼起来,有人一天最多可以挂五六百斤鱼。而据渔政执法人员估计,每一个泄水渠里有上万斤鱼在此拥挤翻滚跳跃。

  25日下午,记者致电襄阳市水产局,渔政科长孙俊杰证实确有此事。孙俊杰表示,24日早上8点多水产局接到举报,工作人员赶到崔家营坝下制止了哄抢行为。“往年也出现过鱼群滞留大坝的情况,但没有今年这么严重”。

  对此,孙俊杰解释说,2013年汉江崔家营大坝下江段拍卖了捕捞权,这一江段捕捞权拍卖后,严格控制住过度捕捞并杜绝了电打鱼,渔业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因此今年7月初以来,汉江洄游到崔家营大坝的鱼类大大多于往年。“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雨水充足,鱼群更多了”。

  几月前刚完成鱼道设施修复

  据孙俊杰介绍,崔家营大坝建成后,将上下游截断,“崔家营大坝尽管修了一个小型的鱼道,鱼类还是很难游上去产卵,所以滞留在发电机组下的泄水渠里”。

  公开资料显示,崔家营航电枢纽大坝在建设之初,建成了当时省内第一条鱼道系统,总长度487.2米,为各类水生物洄游产卵提供生态通道。记者发现,今年4月21日,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的所有鱼道设施全部修复完成。

  据当地媒体报道,多年来,崔家营管理处对鱼道系统不断升级,完善鱼道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水下洄游生物的动态观察。同时,完善鱼类洄游辅助引导系统,优化水下照明设施,将洄游通道全部“点亮”,确保鱼类洄游精准定位入口。

  那为什么还是会出现鱼群洄游受阻?孙俊杰对此回应称,崔家营航电枢纽管理处隶属湖北省交通厅,并不属于水利局管,因此他并不清楚鱼道的设计及修复情况。

  随后,记者致电崔家营航电枢纽管理处,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受水汛影响,鱼群数量明显增多,“往年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我们也正在取证,所以还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儿”。该负责人承诺,管理处一定会对汉江生态负起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

  已派人进行24小时监管

  孙俊杰告诉记者,针对此次市民哄抢鱼群的情况,目前水产局已采取了渔业捕捞管制措施,并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监管,不准市民哄抢,保护汉江渔业资源。同时,当地渔政、海事和公安部门也将一起整治非法捕鱼行为。

  对于这次哄抢鱼群的市民,孙俊杰表示,目前没有给予任何人行政处罚,“市民一看我们穿着制服就跑了,并且他们也没有构成犯罪,所以我们没有继续追责”。

  孙俊杰指出,关于鱼道洄游系统,现在国内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专家持有的意见也并不统一,因此从根本上解决鱼群洄游受阻的问题难度很大。“技术上的改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也请了专家,要经过多方沟通不断摸索才能解决”。

  对此,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余建新教授认为,任何大坝的建设都只为人类服务,虽然大坝建有鱼道,但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想法有可能不适应生物繁衍生息的需求,这种建设有时起不到作用,到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原标题:汉江数万斤鱼洄游受阻遭哄抢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