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建立容错机制为干事者撑腰 探索性失误等可免责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人民网 编辑:李彤 2016-08-27 06:57:55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据查,去年以来,湖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杭州、山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出台相关意见或办法,激励干部干事热情,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容哪些错?

  为公之失、探索性失误可免责陕西四川细化具体情形

  建立容错机制,是为支持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鼓励积极作为,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违法行为。梳理各地容错办法,主要将免责范围界定为主观上出于公心、担当尽责,客观上由于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行为或失误。同时还要符合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尽力挽救等基本情况。

  其中,陕西和四川将容错情形进行了细化。《陕西党政干部容错纠错试行办法》明确,创造性开展工作中11类情形可容错。包括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在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因大胆履职、大力推进出现一定失误或引发矛盾的;在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因主动揽责涉险、积极担当作为,出现一定失误或非议行为的等。

  四川日前出台的《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试行)》提出了7种可容错免责的情形。包括立足围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担当奉献、开拓进取,没有失职渎职的;没有为个人、他人谋取私利,没有为单位或小团体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积极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等。《人民日报》评论认为,这是一项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举措。

  怎么容错?

  不影响政绩考核和提拔使用需追究党政纪责任的从轻处分

  关于如何启动容错机制,多地明确认定免责的程序包括申请、核实、反馈等。即如果相关单位或个人因改革创新出现工作失误受到追责时,可向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提出免责申请。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党政纪规定予以核实认定。根据认定意见,对认定结果进行反馈和备案。

  对于经确定予以容错免责的单位和个人,各地规定可在不同方面予以从轻、减轻甚至免予问责或处分。如,江西和湖南对确定予以容错免责的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不影响政绩考核,不影响评先评优,不影响提拔使用。山东济南明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中免予扣分,在单位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免予扣分。

  对需追究党政纪责任的,各地的容错办法提出,可根据党纪政纪相关规定视情给予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陕西还明确,有一定影响期的,影响期结束后提拔任用不受影响。

  如何避免“试错权”被滥用?

  建立完善纠错机制健全澄清保护机制

  一个完整、有效的机制需要许多配套措施协同发力,容错机制的奏效首先需有纠错机制相辅相成。四川出台的意见要求,要完善纠错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加强提醒警示。对反映党员干部的问题,采取约谈、函询等多种方式处置,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错误。采取巡视反馈整改、监察建议书、预防腐败建议书等方式,及时纠偏纠错,避免放任错误造成更大损失。

  另一方面,“试错权”不能成为干部违法乱纪的“保护伞”。为了避免容错免责机制被滥用,多地在相关意见、办法中强调,在支持和保护改革创新的同时,严禁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惩治借改革创新之名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假公济私以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

  除建立完善纠错机制外,江西、四川等地还提出,要健全澄清保护机制,坚决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对诬告陷害者属于党员干部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纪检监察机关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处理,并及时通报典型。同时,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格区分诬告陷害行为与错告误告行为的政策界限。

(责编:尹深、张玉珂)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