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打捞队捞出死鱼最多 “放生”等于“放死”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晚报李子涵 编辑:曲璐琳 2016-09-30 14:44:00

内容提要:早上6:30,太阳刚从天边露出大半个脑袋,海河打捞队的队员们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打捞作业了。

倪占友在冲锋舟上负责打捞。

  天津北方网讯:早上6:30,太阳刚从天边露出大半个脑袋,海河打捞队的队员们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打捞作业了。

  队长倪占和一挥手,队员们纷纷跳上了冲锋舟。“收鱼去喽。”大伙一边说笑一边发动引擎。引擎的“突突”声打破了水面的平静,5艘冲锋舟依次从耳闸出发。

  作为海河河道的美容师,打捞队员们每天都要打捞河里的垃圾、水草,但近年来,“放生”慢慢成了气候,河里的死鱼超过垃圾和水草,成了队员们捞得最多的东西,有些队员干脆把打捞作业说成是“收鱼”。

  倪占和今年52岁,在海河上干了十多年,听到队员们的说笑,颇有些无奈:“过去我们捞上来的东西很少,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网下去,真是什么都有。”

  说起日常工作,倪占和感慨大伙儿并不局限于打捞垃圾:“我们既是海河打捞队,还是水上救助队和环保宣传队。”

  上演“全家总动员”

  倪占和的冲锋舟最后一个出发,有意思的是,这艘船上的所有人都姓倪,可谓是“全家总动员”。倪家人来自宝坻区,驾驶员是倪占和的儿子倪风雷,打捞员是他的叔伯兄弟倪占友。

  冲锋舟上队员们分工明确,打捞员手持抄网坐在船头打捞,驾驶员在船尾掌舵。队长倪占和坐在船中间,负责指挥调度。

  清晨的风挺大,倪占和压了压帽檐,眼睛不停地在河面上扫描着,发现目标后就比画个手势,倪风雷心领神会,将船开到目标位置,倪占友挥动抄网,捞上来一条大鲶鱼。

  “一家人干活更有默契,不用多言语。”倪占和挺得意。儿子倪风雷在一边爆料:“其实是其他队员不乐意和他一条船,他要求高啊,看得仔细,事儿也多。”

  从天石舫码头开到天津火车站码头,船上已经收获颇丰:外套、鞋子、泳裤、塑料袋、酒瓶、烟盒、气球……最多的是死鱼。倪占和指着远处的百货大楼说:“这捞上来的品种可不比百货大楼的少啊。”

  随着船上的垃圾越积越多,臭味也越来越大,让人不得不把头偏到一边。苍蝇嗅到了“美味”,一窝蜂地占领了船中央,在队员们身旁乱舞。

  队员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算什么,夏天的时候味道更冲,恶心到上岁数的队员都吐了,苍蝇更是多到撞脸。”倪风雷说。

  今年27岁的倪风雷是打捞队里最年轻的一个,可也算是老队员了。打捞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因此在队里干了5年的倪风雷比不少四五十岁的队员经验还要丰富。

  倪风雷一开始还把自己的工作说成是海河观光自驾游:“刚上手每次摸船都兴奋,看着沿岸的风景觉得特别美。”可再美的风景天天看也会厌倦,冲锋舟开熟后也变成了代步工具,年轻人的新鲜感在日复一日的打捞中被海河的浪花冲刷殆尽,沉淀下来的则是一份责任感。

  从新手熬成了老手,倪风雷慢慢发现自己也成了海河上的一道风景,他和同事们进行打捞作业时总是能吸引岸边的行人驻足观看。

  倪风雷很享受这一过程,他希望更多人关注他的工作,这样往海河里扔垃圾、放生的人就会少一些。

  看着队员们在海河上乘风破浪,岸上一位老人还带着孩子笑着拍起手来。可等到冲锋舟驶到跟前,爷孙俩皱起了眉头。

  “爷爷,好多大鱼啊,但是好臭啊!”

  “是啊,多浪费啊。”

  倪风雷对小朋友笑着说:“所以可不能往海河里放生、扔东西,要不然海河就不漂亮了。”

  “放生”等于“放死”

  8:40,船开到了大光明桥下,这时船上的东西又多了不少。“这算快的了,要搁前一阵子,9:30我们也不一定能离开天津站。”倪占和说,赶上节假日,船上堆积的垃圾会多到让人无处落脚。

  在种类繁多的垃圾中,最让队员们恼火的还是死鱼。“这些都是市民放生的,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他们就会往河里放生些活物,大部分是鱼,也有放甲鱼、乌龟的。”倪占和直摇头,“近些年放生的越来越多了,甚至已经不分日子了。”

  倪占和话音未落,不远处“扑通”一声,几条鱼在水面扑腾了两下,游远了。大伙抬头一看,桥上一名女子抖了抖塑料袋,然后对着水面作了几个揖。

  倪占和忍不住说了几句:“这哪是‘放生’,分明是‘放死’,这些鱼过两天就肚皮朝上了。”

  倪风雷指着船上的死鱼说:“你看这些鱼,都不便宜,花这冤枉钱还不如多做些实在的善事,给山区多捐些钱。”

  在倪风雷看来,这些自认为以慈悲为怀的放生者让人哭笑不得:“我有一次指着岸边漂上来的死鱼,劝一位准备放生的大妈,她非但不听,还说只要她念经,鱼就会活过来。”

  由于在市场上买来的鱼大多是人工养殖的,无法适应野生环境,用倪占和的话说,放生10条鱼,基本是死6条,活4条。而那4条活的也会落到渔夫、钓客们的手中。

  冲锋舟从耳闸一路开到外环线,岸边架着的鱼竿数都数不过来,有的钓客还坐上皮筏子,划到河中央享受垂钓的乐趣。虽然无数次甩竿换来的只是小桶里可怜的几尾小鱼苗,但钓客们乐在其中。

  为了清理沿岸的垃圾,队员们会请钓客们抬起钓竿,驾驶冲锋舟在钓竿间穿行,这无形间增加了作业的难度。有的钓客非但不配合队员们的工作,还指责队员们把鱼吓跑了。

  在这场“前脚放生,后脚捞鱼”的游戏中,最大获利者还是渔船上的渔民了,他们不用守在河边,只需提前下好网,转天收鱼就行了。

  “死鱼扔回河里,活鱼拿到市场上去卖,人们买来又放到河里,他们再接着捞。”倪占和道出了一条循环的“放生链”,但这对打捞作业没有任何好处,他指了指水面说,“如今这水底下全是渔网,我们船底的螺旋桨已经被这些渔网卡过很多次了。”

  在回程路上,倪占和的船也不幸中招了,倪风雷把马达拽起来,底下的螺旋桨被渔网裹了个严严实实,父子俩配合用镰刀割了好半天才脱身。

  11:30,大家返回耳闸,倪风雷掂量了下船上的油桶:“基本没了,一桶油是25升,赶上河面上垃圾多的时候更费油,这一年下来,油钱可比我们工钱贵多了。”

  “兼职”救助队

  趁着中午休息的工夫,倪占和带记者来到打捞队的办公室,一进门,柜子里厚厚的两摞红色证书很吸引眼球。拿出来一瞧,外壳上印着“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明书”,每个证书都详细记载了队员们救人的事迹。

  “可不是每次救人都给发证书,这些年来队里救上来的人可没法数,远比这些证书多多了。”倪队长的脸上写满骄傲,他把证书小心地摆放整齐。

  13:30,队伍重新集结,倪占和招呼大伙赶紧出工:“我们每天上下午各一个来回,这河道基本就干净了。”

  下午的阳光更强烈,反射在水面上显得格外刺眼。“现在算舒服的时候,尤其到了三伏天,我们就像在水面上蒸桑拿,所以你看我们这些人都是包公脸。”倪占和爱拿队员开玩笑,他指了指不远处的老朱,“这位是东北铁岭的,我们队里数他晒得最黑,你看像不像宋小宝的亲戚?”

  16:00,打捞船队抵达外环线的一处河段,大伙决定休息一会儿。说起救人的事,都打开了话匣子,老朱前几天就救上来一对父子。

  “这父亲带着个几岁的小孩在河边走,不知咋的这父亲脚下一滑就掉水里了,孩子懂事,想去救他爸爸也跟着跳水里去了。”幸亏老朱离得不远,他跟船上的同伴一起把这父子俩拉上了岸,“人家上来后说了声谢谢,我就心满意足了,救人一命,积德行善嘛。”

  但不是所有被救上来的人都会对你心怀感恩,甚至救人也会落个不痛快。倪占和说起了3年前在北安桥下救人的事。

  当时是一个大清早,倪占和与一个小伙计在北安桥附近打捞,远远看见前头水面上浮着一个人:“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尸体,一般尸体由水上公安来处理,我们原打算绕着走,可桥上的人突然冲着我们喊,说人还动呢,我们立马掉头冲了回去。”

  落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体重一百多公斤,两个人根本拉不动,僵持了半天,年轻人手一滑,还沉底了,倪占和用抄网抄了半天才让他重新浮出水面。

  倪占和赶紧招呼另一艘冲锋舟过来支援,最后四人联手才把年轻人架上了船。上岸后年轻人意识还算清醒,倪占和给他递了根烟。抽完烟,小伙子撂下句话就想走:“你救我也是白救,我回头还往下跳。”

  倪占和赶紧把小伙子拉住了,随后报了警。后来小伙子的父亲赶了过来,仔细一打听,原来是父子之间闹了矛盾,儿子想不开。

  倪占和跟同事们去派出所做了笔录,回来开船时已经到中午,这一上午的打捞任务就耽搁了。“最让人心寒的还是这小伙子上岸后对我说的那句话,把他救上来,非但没落句好,还说是白救。”倪占和虽然嘴上发着牢骚,可他每次碰见有人落水,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营救。

  “要只是从事打捞作业,和垃圾打交道,我们的工作也就轻松多了,事实上我们得花很多精力跟人打交道。”倪占和说,他总在劝说那些在海河放生的人,可怎么说人家都不听。倪风雷则最怵头海河里游泳的人,生怕一不留神撞到他们。倪占友说为了打捞漂到岸边的垃圾,他和钓客们没少磨嘴皮子。

  这样一份辛苦活儿,怎么坚持干了十几年?倪占和笑着说是自己和水有缘,他是宝坻区网户庄人,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以打渔为生的村子。“我父亲年轻时也到海河上捕过鱼,原本以为到我这一辈不用在水上漂了,没想到活到后半辈子还是和水、鱼杠上了。”

  返航是倪占和一天里心里最美的时候:“每天傍晚看到的海河是最干净漂亮的,迎着晚霞,吹着风,看着干净的河面,这滋味可比坐在观光船里的游客美得多。”

  但这份美好总是暂时的,转天一早,头一天放生的鱼就会挺着肚皮浮上水面,而游客行人新的一天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你又可以在海河水面上找到答案。

  说到底,爱护海河的美丽,绝不只是海河打捞队这些队员们的事。只有人们不再任性地往海河里“加料”,我们的母亲河才会是一股清流。海河就像一面镜子,你给它什么,它就会为你呈现出什么,表面上看打捞队员们捞出的是一船船死鱼和生活垃圾,实际上捞出了一些人缺失的公德心。(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