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行一次说走就走的远征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中国军网 编辑:李彤 2016-09-30 21:00:56

陇原行,一次说走就走的远征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甘肃站综述

■中国军网 记者毛志文

9月24日,返程。我们仍心潮澎湃,一如“九一八”出发的那天。

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五站甘肃站的近70位网络媒体人,在这金秋时节,用了7天时间,从兰州、白银,到平凉、庆阳,马不停蹄走遍了甘肃的8个县市区,一路行至西安,在身后划下了4000公里的轨迹。

走访二十余个采访点,发布新闻报道数百篇,来自中央和地方60余家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新媒体组成的强大报道阵容,深入革命老区、革命纪念馆及扶贫点等地,探寻长征遗迹,全媒体展现了甘肃的新进展、新成就。

当我们整理行装、准备出发时,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次说走就走的远征。而当一位位记者,扮演着历史的见证者,带着时光的仆仆风尘,在处处遗迹旧址、座座山间村落前驻足凝视时,一切都有了答案。

再次走进那个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艰难岁月,实地见证长征精神在陇原大地的延续,这是何等重要及有意义的事情。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

前行,这是一次不畏艰险的远征

甘肃,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到达部队人数最多、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在这里,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这片在中华民族的成长岁月中积淀了太多历史情感的热土上,留有大量的遗迹,有因为红军实现胜利大会师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会宁县;有打开红军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之门的迭部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有决定红军长征最终去向和目的地的宕昌哈达铺会议遗址……这些革命遗址像一把把打开当代中国革命历史的钥匙,时刻警醒着人们过去的那段岁月是何等的艰苦卓绝。

80年后,采访团一行回到这里,重拾初心,无畏前行。

一天一个县市,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巴车上度过。9月20日,为了到达会宁县韩家集乡周湾村,这个山沟沟里的村落采访,我们走了数小时绕也绕不完的盘山路,感觉体型庞大的大巴车分分钟都要飞到山涧里去。

吃着乡亲们备的洋芋,听着一桩桩脱贫故事,记者们的心里是甜的——险峻的道路给周湾村致富之路设置了重重阻碍,但近年的交通情况已经得到改善,村县间开通了固定班车,村民也都购置了摩托车或者小汽车。为了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周湾村已经形成了“全膜种植打基础、特色种植抓示范、牛羊养殖鼓腰包、劳务经济增收入”的富民产业发展思路。

会宁会师塔前致敬红军英烈。

为了追求报道的时效性,采访完返回大巴的网媒记者们立刻拿起手机,编发微博、整理思路,所见所思即刻从指间传播开来。白天外采,晚上返回住处收拾妥当,真正写稿子的时间实际上从午夜才开始,为了码字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成了采访团小伙伴们的“共识”。

为了做出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全媒体报道,讲好陇原红色故事、传播陇原好声音,记者们也是各出奇招。光明网记者孙鹏宇用一台黑色的VR全景相机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一些场景,让网友身临其境;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刘珂君手拿VR设备,边走边播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安文剑熟练操作无人机升空、下降,拍出许多鸟瞰的大场面;南方网记者张琳则使用稳定性较好的手持云台相机,走一路记录一路。

对于采访团来说,这一路何尝不是走了一遭“微长征”?但与80年前的那支队伍经历的一切相比,这确实又是九牛一毛。

相信此行定会超越时空,成为记者们漫长年月里的一抹艳色,堆在眉梢眼角,成为一种符号。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