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王倩 编辑:侯静 2016-10-17 14:50:59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表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天津北方网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表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新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深入探讨这一课题,近日,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开大学共同举办天津市第一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现将部分专家学者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求是》杂志社社长、研究员李捷

  马克思主义与

  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

  市场、资本、法治、共享、共处是深入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的五个关键词。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非资本主义一种模式,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从本国实际出发,把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本国条件特点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建立和发展对内统一、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资本的力量尽管有其阶级的属性、社会制度的属性,但根本取决于由谁来掌握、由什么样的制度来支配、为谁来服务。社会主义完全可以掌握、创造、运用资本力量,最终逐步消灭贫穷、消灭剥削,达到共同富裕。依法治国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宪法权威、法治信仰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法治权威与人民主体的关系。共享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而不能由某些利益集团所独享,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主义的共享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包括共享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来打破特殊利益固化的藩篱,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崇高理念。共处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全方位开放、努力拓展国际话语传播渠道。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陈晏清

  推进哲学研究

  的实践转向

  哲学的实践转向不是什么新鲜词,因为这个转向在马克思那里就已经实现了,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就是实现哲学的实践转向。我们今天讲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就是要把哲学研究的眼光和精力转到现实实践的问题上来,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就是要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当代中国的社会大变动是中国历史的大转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它具有空前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极其需要哲学的关注,亟需创造性的哲学研究为它提供观念的引导。推进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不仅是引导现实实践的需要,它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发展着的理论去指导发展着的实践,那就是说理论的发展必须在实践的发展中推进。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坚持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不坚持当然谈不上发展,不发展也难有真正的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取决于两条,一条是坚持者有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这是不言而喻的;再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是不是具有能够坚持下去的力量。为什么在同样的国际环境下,苏东坚持不下去,而中国却可以坚持下来,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与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教授郝立新

  对当代中国

  新发展观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理念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科学发展观;三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观。

  五大发展理念秉承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它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意识。五大发展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直接相联系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举措的行动指引和价值导向。

  第二,破解难题意识。如创新发展注重发展动力不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区域、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等等;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解决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等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在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整体性意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五大发展理念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思维。

  第四,底线意识。人类社会的生存底线是要发展。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矛盾,在处理矛盾过程中要有底线意识,如发展底线与生态底线、质量底线、公正底线,等等。

  最后,公正意识。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是新发展观中创新的亮点。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而这些方面恰恰是西方发展理念所缺少的。

  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观,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荣长海

  21世纪中国

  马克思主义发展

  回顾与展望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相对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言的。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代表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产生的两次飞跃的光辉结晶,其历史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它同时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指导原则。从内容上看,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展开和具体表现。

  邓小平开创的新理论新时代,与毛泽东的奠基工作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化。邓小平理论统揽全局,在理论形态上层次最高,体系完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侧重于社会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那么邓小平是这篇文章的倡导者,他全面布局且拟出了大纲,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江泽民、胡锦涛则在此基础上写下了各自精彩的篇章,增添了新的内容。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又在这篇大文章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五百年的阶段划分、创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

  可以预期的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会加快推进步伐,理论成果越来越丰富。这种理论成果的不断累积,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在与极为丰富的实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升华。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孙代尧

  中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的世界意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主要“新”在两点:第一,它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对世界发展作出的新贡献;第二,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同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论”是相联系的,是第二次“跨越”。20世纪俄国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可以说完成了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次“跨越”,但苏东剧变后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又回到了资本主义。因此,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又坚持非资本主义道路,关键在于中国,世界也在看中国。二战后至今70年,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例子只有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而这几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才完成这个跨越的。如果中国依靠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跨过这个“陷阱”,就是中国道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对人类探索理想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如果能够成功,既解决了中国问题,又提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2600美元,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重,这意味着全世界高收入的人口翻了一番还多。实现这个目标,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甚至对整个世界都将产生巨大感召力,也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道路和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也将真正确立。理论界的任务是,通过知识论的建构,用更理论化的表述,使中国第二次“跨越”的道路和经验,对世界产生普遍意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春玲

  中国实践对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的突破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主要体现在: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结构以及长期以来把公有制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误区;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的范畴”,突破了把公有制经济仅仅局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形式的传统观念;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突破了把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同于公有制性质的僵化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等。

  这些突破与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同时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框架,为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北方网编辑侯静)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