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孝亲爱心学子”评选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中,随着候选人事迹在《今晚报》陆续推出,一个个自强不息、孝顺明礼的津门学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孩子身上有一个共性,就是出自寒门。
在这组系列报道的采访中,记者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孩子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更愿意以积极向上的形象示人,而将生活的贫困轻描淡写。其中一名高中女生,一家三口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老旧平房中,父亲因病常年卧床,完全不能自理,母亲在家全职照顾父亲,其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面对记者,这名女生依然笑着说,谢谢爸爸还活着,生活以后会好的。
女生没有用贫寒来博取同情,以此增加胜出的“砝码”,她用乐观与坚强支撑起“弱者的尊严”。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路边乞讨,有路人从兜里掏出一大把硬币随意扔到他面前的碗里,发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老人却无动于衷。而当一个人拿着一枚一角硬币,蹲下身子轻轻放到他的碗里时,他抬起头感激地报以微笑。
弱者抚之以仁。有人说:“你对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比我们困难,或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此时,对我们来说,比施与更重要的是对弱者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