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津门十大工匠:钢管绣花“金绣娘”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日报曲晴 编辑:侯静 2016-12-04 08:41:53

内容提要:津城入冬后首场大雪的第二天,在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潜油电泵厂下线班的无尘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盲眼绣花”的黄玉梅:下巴微微扬起,一只眼睛半眯缝还有点斜,乍一看,一副“傲慢”的微表情,戴着白手套,正在为潜油电泵的电机穿铜线,用行话讲就叫作“下线”。

下线技师——黄玉梅

  天津北方网讯:闭眼走路,或许您能行!但闭眼绣花,您行吗?

  黄玉梅就行。“盲眼绣花”这项技能,黄玉梅一练就是24年。

  津城入冬后首场大雪的第二天,在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制造公司潜油电泵厂下线班的无尘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盲眼绣花”的黄玉梅:下巴微微扬起,一只眼睛半眯缝还有点斜,乍一看,一副“傲慢”的微表情,戴着白手套,正在为潜油电泵的电机穿铜线,用行话讲就叫作“下线”。

  大约碗口粗的6米长钢管,安稳地架置在半米高的转运车上,每根钢管两端1米远处有台绕线机。铜线经黄玉梅的手,在钢管里呈回形穿梭。钢管端口内侧分布着一圈同筷子般粗细的孔槽,一根几百米长、直径两三毫米的铜线就是从这些孔槽穿进去,然后从另一端拽出来,再穿回去……循环往复。由于电机性能不同,孔槽以及穿的匝数不同,穿的铜线长度也不同。黄玉梅正在穿的这种电机,1台穿线总长达750米。

  穿铜线到底有多难?黄玉梅说:“像盲人在钢管里绣花。”

  记者从黄玉梅那接过手套戴上,学着她把铜线捋直,对准孔槽。当铜线从手中穿进孔槽进入钢管那一刻,便只能看到远处一端的一点白光,剩下的只能凭手感。

  捋直溜、看准位、送进去、拽出来……这一简单又枯燥的动作,黄玉梅一天重复几百次。从23岁到47岁,她重复了24年。

  现在铜线一到她手中,就仿佛有了生命,在狭小的孔槽内自如穿行,而她的眼睛像有透视功能,能清晰地“看到”铜线在钢管内的前进位置。

  再看黄玉梅头略歪,眼睛半眯着向一边倾斜的样子……原来,“傲慢”是她落下的“职业病”。

  采访中,记者发现黄玉梅手上套了三双手套:“为什么戴这么多层?”

  “扯铜线磨手啊,像你刚才戴一层很快就磨破了,再一不留神手就磨烂啦。我同时戴三四层手套,外面的磨烂了就把里面的翻出来戴,再把烂的套里面,这样还能省点。”当黄玉梅摘下手套,露出的是一双满是老茧和伤口的手。

  下线,是工业制造领域少有的几个无法用机器代替的工种之一。我国下线工人很多,如黄玉梅者却不多。岗位虽平凡,她却愿用毕生坚守,精益求精。

  潜油电泵作为重要的机械采油设备,在油田广泛应用。潜油电泵的心脏部位是电机,电机的核心是定子。下线环节稍有差池,就可能让整个潜油电泵停摆。20多年时间,黄玉梅带领“女子下线班”的姐妹们,手工生产了9000多套潜油电泵,遍布陆地、海上等10多个油田,占据国内电泵市场近40%的份额,远销南美、非洲、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第一台进入撒哈拉大沙漠的电泵就是她带着姐妹们亲手完成的。面对新疆油田这个世界级的稠油开采难题,她们生产的电泵创下了泵挂深度5012米的世界纪录,也创下了连续运转10年无故障的好成绩。经她们的手生产的电机,一次交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保持了人为质量事故为零、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黄玉梅带领的班组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什么是工匠精神?黄玉梅用24年练成“盲眼绣花”技艺,却仍然小心翼翼地把一个重复了上百万次的动作再重复一次又一次,这种对工作的尊重、对产品完美的追求,就是匠心吧!(北方网编辑侯静)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