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驻村工作组帮扶创建“小站自然米”品牌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晚报孔令彬 编辑:侯静 2016-12-11 14:38:21

内容提要:前几天,记者来到津南区小站镇操场河村采访,还没走进村里的水稻加工厂,就听到了嗡嗡嗡的机器声。“小站大米要想味道纯正,就得吃现加工的,懂行的都是现吃现买,所以我们这儿的加工厂特别红火。”操场河村支部书记德元对记者说。

  天津北方网讯:前几天,记者来到津南区小站镇操场河村采访,还没走进村里的水稻加工厂,就听到了嗡嗡嗡的机器声。“小站大米要想味道纯正,就得吃现加工的,懂行的都是现吃现买,所以我们这儿的加工厂特别红火。”操场河村支部书记德元对记者说。

  然而,就在两年前,这个曾因生产优质水稻而闻名的百年古村落,全村都找不出一粒水稻。在市妇联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该村重新挖掘出小站稻的历史传承,让缕缕稻香重新飘起,也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聂大兵是工作组组长,这个以前从没接触过水稻种植的转业军人进村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让村里的小站稻“重生”。为此,他多次找到农学院专家,经过反复调研、实验,确定了该村原来种植的水稻品种。“这里的水稻不是单一品种种植,而是水稻品种和香米按照一定比例混插混栽,产出的米才有种浓浓的香味。”聂大兵说。

  今年是水稻种植第二年,已扩展到200亩,创建了“小站自然米”品牌,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30年前,几乎家家都种水稻。如今,记忆中的味道回来了!”德元捧着刚加工出来的大米对记者说,“今年村里200亩水稻产量有10多万斤,收入有四五十万元,明年计划扩展到500亩。”

  聂大兵告诉记者,除了水稻,帮扶组还帮村里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50亩特色果园区,升级改造了现有的200亩鱼塘。同时,依托练兵场、饮马河、周公祠、武术传人等历史文化资源,推行“合作社园区+农家乐+手工编织品+农产品”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今年以来,该村八成面积种植经济作物,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实现村民可支配收入再增6000元。(北方网编辑侯静)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